淮北矿业集团围绕煤炭、电力、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全面推进重点项目
中国经济报导:淮北矿业集团在 2024 年至 2025 年期间以 “三个一批” 思路(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为指导,围绕煤炭、电力、煤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 “加速跑” 态势。
煤炭产业强链:夯实资源基础
陶忽图煤矿项目作为集团 “百年基业”,年设计产能 800 万吨,配套同等规模选煤厂,总投资 96.32 亿元,服务年限超 60 年。目前副井、主井井筒施工进展迅猛,副井外壁已掘砌到底,主井套壁完成,北风井剩余 101.5 米,预计 2026 年建成投产。
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增强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储备,优化煤炭产能结构,支撑华东地区能源供应。
电力产业升级:打造绿色电源
聚能发电 2×660 兆瓦超超临界机组工程作为 2024 年 “一号工程”,总投资 50 多亿元,采用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超净标准,供电标煤耗仅 265.3g/kWh,调峰深度达 20%。
截至 2025 年 6 月,1 号、2 号冷却塔及烟囱已封顶,2 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完成吊装,化学制水、锅炉水压试验等关键节点加速推进,确保 2025 年底 “双机双投”,年发电量 59.4 亿千瓦时,缓解长三角电力紧张。
煤化工延链:抢占高端市场
碳鑫科技 60 万吨煤制乙醇项目作为全球最大单套装置,已实现长周期满负荷稳定运行,年产优质乙醇替代粮食约 180 万吨,获央视多次报道。
下游乙基胺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投产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临涣焦化10 万吨 / 年碳酸二甲酯(DMC)项目设备基础完工,混凝土结构封顶,建成后将切入新能源汽车电解液、锂电池溶剂等高端领域。
新能源补链:构建多元能源体系
光伏项目:袁一 90MW 水面光伏项目已全容量并网,年发电 9311 万 kWh,减排二氧化碳 7.58 万吨;孙疃 32MW、青东 28MW 项目计划 2025 年 6 月并网,年增绿电 7575 万 kWh。
此外,分布式光伏覆盖 13 家单位,年发电量 5000 万 kWh。
风电项目:2025 年 2 月签约泗县 300 兆瓦风电项目,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风电领域,与光伏、瓦斯发电形成 “三位一体” 新能源格局。
瓦斯发电:12 座瓦斯电站年利用瓦斯 7000 万立方米,发电 1.6 亿度,变 “灾源” 为 “财源”。
智能化转型:重塑生产范式
杨柳矿通过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验收,实现 “穿西装打领带” 采矿,综采工作面人员从 8 人减至 3 人,岩巷掘进效率提升 3 倍。
全集团建成 10 座智能化煤矿、2 座智能选煤厂,投入 13 条盾构作业线,其中 “淮盾 6 号” 大倾角下坡掘进盾构机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智能化改造使用工总量从 9.2 万人降至 3.5 万人,安全管控实现 “智理” 升级。
战略意义与社会效益
能源安全保障:陶忽图煤矿、聚能发电等项目强化煤炭电力供应能力,助力长三角能源安全。
绿色低碳示范:新能源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14 万吨,乙醇项目替代粮食保障粮食安全,驰放气制氢成本全国最低。
经济带动效应:零碳智慧物流园盘活闲置资产 8000 万元,泗县风电项目预计带动地方就业超 500 人。
技术输出价值:智能化矿山经验、瓦斯治理技术已向宝武马钢等 20 余家企业输出,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未来布局
集团计划 2025 年新增 60MW 集中式光伏、6.7MW 分布式光伏,推进华塑股份 12 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等项目,同步探索氢能储运、CCUS 技术应用,目标到 “十四五” 末新能源装机超 500MW,煤化工产值占比提升至 40% 以上,全面构建 “煤炭清洁生产 — 电力高效转化 — 化工高端延伸 — 新能源多元补充”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