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AI,浙文互联要大干一场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今年我们要提高公司的毛利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浙文互联(600986.SH)党委书记、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唐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日,唐颖在乔迁后的北京新办公区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他还在杭州与一家总部在此的互联网头部公司讨论合作事宜。
浙文互联党委书记、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唐颖
32个月的长跑 国资赋能
“过去这32个月,公司调整了治理结构,到现在基本成型了。”唐颖这样总结公司的股权变化。
近一个月,浙文互联频频发布重要公告。6月9日,公司发布定向增发注册稿,向浙江文投全资子公司定向增发。增发完成后,浙江文投持有公司16.47%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按照规定,这次定向增发待证监会同意注册后,将走完全部流程。
浙江文投是浙江省属国有文化产业投资平台,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财政厅。为落实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凤凰行动计划”,浙江文投积极投资布局数字文化产业。
“现在,解决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问题,我们将从数字营销公司转型为数字文化科技公司,可以大干一场了。”唐颖说,浙文互联现在的团队,既有在浙江文投入股前留下来的核心干部,也有浙江文投派来的新生力量,更有市场化招聘来的骨干。这些人融合在一起,“一门心思为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奋斗”。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做加减法。”讲完公司股权结构变化,唐颖的重点落在公司管理上。
唐颖介绍,在减掉无效肌肉后,加法就是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广告业务,还要做好“AI+”文章。
“公司有两个增长曲线,第一个是广告。”唐颖以汽车行业举例。
汽车头部企业都是浙文互联的客户,比亚迪在2022年开始成为公司客户。要用AI改善汽车服务,强化汽车客户的黏性。
第二个增长曲线是AI+数据、文旅,浙文互联已经在探索使用。
浙文互联方面透露,公司已经开始用数字人布局直播电商,数字人可以24小时直播,没有加班和情感困扰。
“今年我们要提高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唐颖介绍,从年初开始,公司已经削减了一些不赚钱项目,把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把利润放在重要位置。
浙文互联2023年一季报透露,公司互联网数字营销业务主动调整业务战略,提高风控体系等级,缩减低利润业务。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虽同比下降,但净利润同比增长8.42%。
始于数字营销,但不只是数字营销
浙文互联方面介绍,目前,公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拓展未来技术模态下的智慧营销生态,为中小广告主提供软件运营服务(SaaS)的升级,为客户生成、积累丰富数字资产,并通过打造智慧营销生态,指数级放大营销效能。“我们要在贯彻数字文化战略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唐颖信心满满。
“浙文互联,始于数字营销,但不只是数字营销。”他这样概括。
浙文互联介绍,在完成“人工智能+”营销的升级后,公司的AI+创新业务正在稳步推进。
例如,公司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打造的以直播与短视频为核心的智慧内容生态,已经初具规模。这其中,既有AIGC工具营销领域的小模型、数字战士SaaS平台等应用工具的支撑,又有直播带货虚拟主播、数字代言人、虚拟人等数字人的落地应用。
唐颖介绍,公司以整合营销思维,为技术应用落地,为数字文化多样性、创新性、有趣性、互动性赋予能量,促进数字文化汇聚到线上形成数字资产,“为数字资产进一步流通打好基础”。
数字资产在哪儿流通?
资料显示,在2022 年 9 月,公司受让浙江文投下属浙江文化产权交易所 9.5%股权。此交易所是文化产权和艺术品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拥有省级批复的“文化数字资产”交易资质。2022年,此交易所新增了“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品种,进一步强化了和公司在数字文化版权资产相关业务领域的合作。“在浙文交所的业务是我们数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板块。”唐颖说。
“基于浙文互联智慧内容生态,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化IP进行再创造、再发展、再运营,从而打造数字化IP集群是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唐颖介绍,目前浙文互联在数字文旅、文旅元宇宙、汽车元宇宙等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唐颖展望,公司正在打造数字文化科技企业,打造IP集群,希望“未来市场只要提到数字文化,就会想到浙文互联”。
证券市场对浙文互联的变化怎样评价?
今年年初至6月9日,浙文互联股价上涨42%,跑赢同期上证指数38个百分点。
华鑫证券在2023年下半年传媒行业展望中称,浙文互联具有国资控股背景,也是杭州亚运会官方供应商,构筑了虚拟人、虚拟空间、虚拟物等元宇宙创新业务基建,已经逐步形成跨平台协同能力,加速数字文化产业化落地。
对于公司定增获上交所审核通过,信达证券认为,浙文互联将筹资探索“AI+智能营销”模式;招商证券称,国资增持加速公司数字文化升级;银河证券认为,AI赋能,公司将加速增长。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2期)
2023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