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的水运变革

查股网  2025-03-28 11:24  九州通(600998)个股分析

转自:中国水运网

在经济发展的宏大棋局中,交通物流宛如关键棋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为各地交通物流发展锚定方向。湖北,这片素有“九省通衢”美誉的中部沃土,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奏响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激昂乐章,全力向新时代“九州通衢”加速迈进。近日,记者走访了湖北水运单位,探寻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的湖北水运故事。

畅通大通道 夯实物流根基

长江,我国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在湖北交通物流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年9月26日,湖北荆州瓦口子水道“长雁8号”铺排船上,随着身穿橙红色作业服的航道工人开始铺排作业,投资超20亿元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工程完工后,将大幅提升长江黄金水道中游通过能力,实现4.5米水深通达宜昌并上延至重庆,预计每年创造直接效益9.5亿元、拉动GDP174.32亿元。湖北畅通交通物流大通道征程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通道作为交通物流的主动脉,其畅通程度直接影响物流效率。聚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湖北坚持提升存量和做优增量相结合,组织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编制,谋划实施大通道扩容,于去年开展宜昌、荆州、黄石等主要港口现场调研座谈,与当地港口企业、物流从业者深入交流,倾听一线声音,了解实际需求,完成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评审。

今年伊始,湖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段航道整治工程合同顺利签订。2月,该工程不衔接段航道整治全面启动。建成后,汉江丹江口以下将全线通航1000吨级船舶,极大改善汉江中游航道条件。对于沿线企业而言,水运成本的降低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大通道建设,需久久为功。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钟芝清介绍,在畅通水运主通道方面,今年,湖北将积极配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以及荆汉运河前期研究工作,全力推进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湖北段建设,尽快开工“3船闸1航道”(汉江碾盘山、雅口、崔家营二线2000吨级船闸,汉江兴隆至襄阳2000吨级航道)项目;加快汉江兴隆至蔡甸段2000吨级航道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汉江新建二线船闸收费政策制定工作,做好湖北省“十五五”水运发展补助政策研究,拓宽投融资渠道。

构建大枢纽 提升物流效能

两艘巨轮停靠泊位,龙门吊、桥吊起落繁忙,集装箱堆垛成“山”,无人集卡车来回奔跑。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是湖北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力点、保障线。

2024年,阳逻港靠泊能力提升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码头靠泊能力由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提升至16800吨级且满足1140型集装箱船舶停靠。

同年,武汉港阳逻港区武湖作业区绿色智慧多式联运码头项目启动,拟建7个10000吨级集装箱船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52万TEU。

今年2月,湖北省发改委印发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项目,武汉港阳逻港区武湖作业区绿色智慧多式联运码头工程成功入选。

“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后将推动阳逻港由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打造中西部地区最佳出海口。”阳逻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建好枢纽点,畅通交通网。抓好枢纽建设这一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湖北一直在发力。以2024年为例,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顺利开港,枝城港铁水联运码头一期投入运行,黄石港棋盘洲三期、浠水港绿色建材散货码头基本完工,浠水港固昌综合码头、武穴港马口铁水联运码头、襄阳港老河口陈埠综合码头开工建设;汉江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工程完成施工、监理招标;汉江兴隆至蔡甸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完成所有施工标段招标;富水、唐白河、浠水、汉北河航道建设加快推进,香溪河航道提等升级工程全面复工,浰河航道工程开工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4.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51%。

春风唤勤,建设焕新。今年,湖北各港航建设工地也是一片火热——襄阳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工地,建设者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有序作业;潜江汉江兴隆2000吨级二线船闸施工现场,塔吊、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轰鸣,奏响“奋进曲”;蕲春港茅山港区绿色建材码头、荆州港松滋港区丽源码头升级改造工程等一批港口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湖北构建水运大枢纽的战鼓早已擂响,征战正酣。

“1月份,湖北水运建设投资增长明显,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为全年水运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牢了基础。”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伟介绍。

王伟表示,2025年,湖北将大力推进内河港口枢纽建设,加快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二期、荆州港盐卡(三期)多用途码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武汉港东西湖港区青锋作业区公用码头一期工程、宜昌港主城港区白洋作业区二期工程等9个港口重点项目,确保2025年全省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0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0万标箱。

强化大联运 拓展物流版图

汽笛长鸣,车轮铿锵。3月18日,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一列满载化工品的集装箱班列鸣笛启程,标志着铁水联运“汉蓉线”精品天天列首票业务正式开启。相较于传统长江班列,精品班列在联运规模、开行频次、服务品质、运输时效、成本控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

时间回溯到2024年11月22 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简称《案例》),铁水联运“汉蓉线”凭借突出优势,成功跻身全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之列。

“汉蓉线”宛如一条高效物流纽带,仅需三日便能在蜀汉大地间畅行。其具体路线串联起东部沿海地区(福建、营口、上海、江苏)、武汉以及成都,主要运输的货源涵盖汽车配件、氧化镁、耐火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峡大坝岁修致使长江上游干线运输通道变窄的情况下,“汉蓉线”成为川渝地区东行集装箱货物的理想联运通道。它不仅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更是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二期作为中转枢纽的核心联运线路。

以20英尺集装箱“东西向”长江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例,从成都出口货物,经铁路至武汉转水运抵上海港,较公路、铁路运输,海铁联运物流成本分别降低4725元、1227元,降本效果显著。

“汉蓉线”是湖北强化大联运的生动缩影。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数据,湖北积极投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已申报包括武汉在内的8个项目,其中4个示范项目已成功获命名,在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数量和命名数量上均位列全国首位。诸如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荆州铁水公多式联运、鄂州三江港公铁水空联运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在去年稳步推进;黄石“江海直达+长江班列”、鄂州“江海直达+海铁联运+三峡翻坝运输”等海江铁联运通道相继开通,煤炭、盐化产品、农资等大宗货物运输逐步向“公转水”转变,有力推动了水运物流降本增效。

“强化大联运,湖北将聚焦武汉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宜昌三峡翻坝转运枢纽、荆州港铁水联运、黄石港铁水联运等联运中心,以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以及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为抓手,推动湖北建成全国多式联运样板省、标杆省。”钟芝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