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多层嵌套风险令行业惊心,招商证券出手新平台“渠道+”,出招解决私募风险监控痛点
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闫军
财联社3月20日讯(记者 闫军)华软新动力事件给私募多层嵌套敲响了警钟,风险事件暴发后,约束私募嵌套、扫清托管盲区等规范整顿随之而来。技术与流程上如何堵住漏洞,更是全行业力求解决的问题。
为了摸清私募管理人底层资产信息,业内一度出现了资方要求提供四级估值表的情况,“全行业都在寻找四级估值表”成了当时风险出现后,市场情况的真实写照。但另一方面,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并不愿意向资方提供四级估值表。“策略暴露”是多数私募管理人的顾虑。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连续一段时间的四级估值表,对于同策略同规模的竞争对手,商业价值极大,这也是各家的核心机密。
从监管角度,私募基金多层嵌套问题迅速迎来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约束;从业务角度,已有券商发现了这一痛点,通过搭建风险监控服务体系,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消除投资方在投前、投中、投后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何消除信息差?托管外包机构成为资方与私募管理人的突破
华软新动力投资风险事件正在证监会的立案调查中,基于证监会发布信息初步还原事件原委:有相关人员通过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整体来看,风险事件涉及私募、券商、信托、投资者等多个市场主体。
具体问题还待监管进一步调查,不过这一事件暴露出私募FOF在管理上两大问题值得警惕:一是多层嵌套过程中有产品托管缺失;二是投资方如何重新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进行更加精准地评估和控制,继而在嵌套层次和穿透底层等方面查缺补漏。
第一个问题,关于私募嵌套的层级,监管在华软新动力事件一个月后就进行了法规约束。2023年12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私募嵌套进行了两大核心约束:首先,严控私募投资层级,私募嵌套不超过两层;其次,存量私募基金嵌套层级应当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对存量私募基金不符合其他规定的,完成整改前不允许新增募集规模或新增投资者、不得展期,到期予以清算。
第二个问题,资方如何对私募基金进行日常的管理则相对繁琐。比如,业内一度出现资方要求私募管理人提供四级估值表的现象。
对于资方而言,通过四级估值表,资方可以看清管理人的真实底层操作,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常见的动机是确认管理人的投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比如有管理人把漂亮业绩曲线解释为对某一个行业深入研究,拿到四级估值表却发现仓位在另外行业,可以提前预防风险。
但站在私募管理人角度,提供四级估值表则意味可能着过多的暴露策略,这就导致不少私募管理人并不愿意提供四级估值表。
因此,处于管理人和资方两者之间位置的托管外包服务机构成为最好的突破点,托管外包服务机构有能力,有动力,信任度相对最高,托管外包机构的第三方角色是资方关心的要点。因此,托管外包机构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不暴露管理人明细数据的前提下,让资方放心。
招商证券试水私募风险监控服务
资方想要掌握私募管理人更多的信息,而私募管理人担心敏感数据暴露,如何解决这一痛点?
作为私募托管业务第一的招商证券已有行动。
财联社记者从招商证券托管部门获悉,公司已搭建以“渠道+”命名的风险监控服务体系,围绕着智能数据授权、估值表收发解析、多层穿透分析、舆情风险监控、定制风控报表、专业绩效评估,帮助渠道资方及时关注私募运作情况。“渠道+”提供的是一套工具和方法,部分功能需要私募管理人授权相关信息,并且相关风险情况需渠道资方主动跟进才能解决。
比如,在帮助投资方了解投向的私募日常运作情况方面,该平台通过智能化的授权交互体系,支持每周、每日的净值更新,持仓大类、持仓明细以及每日交易汇总、每笔交易明细等不同敏感层级的数据,渠道资方与私募双方可在各自平台上自主配置筛选相应信息。
招商证券托管部金融科技负责人邓维博士表示,和外界只能看到私募的周净值不同,不少投资方对私募净值或绩效披露要求达到了每天更新,但是每日给不同的渠道资方反馈数据等工作较为繁琐,增加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工作量,现在通过“渠道+”平台,投资方和私募管理人可根据合作关系自动推送数据授权的待办任务给对应机构,私募管理人只要授权给投资方即可。
数据的分级分类授权已可以满足投资方对基本数据的要求,邓维介绍,“渠道+”平台还提供估值表定制收发,尤其是对数据脱敏估值表的发放,既能够为投资方提供内容深度解析等服务,也保护了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策略。
“我们平台现在对估值表整体分析支持大类资产配置、一级策略和二级策略配置占比、底层基金持仓明细、底层基金收益曲线等多维度数据拆解,继而能够进行净值曲线与归因分析、绩效归因分析和穿透分析,也可以基于解析数据个性化定制如波动率、换手率、多空分布、st股票监控、行业风险、盈利风格等风控指标,辅助投资方进行合理判断。”邓维表示,借助估值表深度分析等功能,渠道资方可多方位了解合作私募基金投资组合情况并及时关注异常信息,减少相关风险。
此外,围绕着多层嵌套等问题,在私募授权前提下,“渠道+”平台除了可以帮助投资方及时了解嵌套情况之外,还可对产品进行相关集中度、是否投资非标产品、底层托管人信息、负面舆情等其他多项指标进行实时有效提醒。
邓维介绍,“渠道+”平台除了风险监控服务外,还有投前的数据中心、研究筛选,投中的模拟组合、直连交易支持,投后的绩效分析等一站式增值服务。
招商证券托管部总经理易卫东表示,“招商证券一直致力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圈,做好连接器,围绕客户需求,构建公募、私募、券商、银行、三方财富合作共赢的生态圈,‘渠道+’平台便是一个连接资金端和资产端的线上生态圈。”
据了解,招商证券的“渠道+”平台已服务核心销售渠道和资金方客户200多家,服务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对接全市场私募近6500家。
智能化平台建设或成托管江湖竞争利器
随着国内私募行业如火如荼发展,托管也成为券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数据显示,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券商托管私募证券基金的市占率高达98%,占有绝对优势,也更向头部集中。券商托管“三巨头”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在头部私募产品托管的市占率接近六成。招商证券托管业务连续十年行业第一,行业市占率近25%,服务产品超过4万只,服务各类资产规模近4万亿。
事实上,券商对私募数据掌握是全方位的,以近期量化监管为例,沪深交易所在公告中就提及将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责任,完善与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量化私募等机构的交易监管。券商的交易和托管部门可以利用平台和数据优势,为量化私募更加规范合规的服务,从而满足监管的要求。
除了监管与投资方的需求之外,券商托管在为私募基金提供资产托管、估值清算、投资监督、信披等基础服务之上,还可以协同公司资源为其提供投资研究、交易支持、融资融券、资本引荐等支持。以招商“渠道+”平台为例,利用数据化、智能化的平台,打造可以为多方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或将成为突围托管红海的又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