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发布硅片新品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3月28日,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了一款名为“泰睿”的硅片新产品,号称实现了十年来硅片领域的新突破。
隆基绿能硅片事业部研发中心产品研发总监王一淳在发布会上介绍,泰睿最重要的特征是提高了硅片的电阻率集中度,使电阻率比值由此前的3倍缩小至1.5倍以内。
硅片是电池开发中必不可缺的基底,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下游电池片的良率,也直接决定了电池片的转化效率。
硅片的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一般而言,电阻率降低,有助于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和良品率、降低发电成本等。
王一淳称,泰睿硅片能够匹配所有电池技术路线,包括TOPcon、HJT、BC等产品的需求。以TOPCon为例,将泰睿硅片应用于此类型电池制造,可将其转化效率最大提高0.09%,未来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这意味着,若使用量产泰睿硅片,光伏系统度电成本将会降低0.36%。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曾表示,量产电池转化效率每提升1%,意味着降低系统成本约4%。
目前,硅片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直拉单晶制造法(CZ)和重复投料直拉单晶技术(RCZ)。CZ法是1916年由波兰科学家克劳斯基(Czochralski)发明;RCZ则是隆基绿能发明。
2014年,隆基率先攻克RCZ单晶生长技术产业化难题,使硅棒产出由原来的60千克/坩埚,提升至1500千克/坩埚。这项技术的应用,让拉晶速度提升八成以上,也使单晶与多晶之间巨大的成本差距快速缩小,为单晶路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RCZ应用过程中,面临电阻率比值大,单晶头尾电阻率不均匀等挑战。”王一淳表示。此外,近年来随着硅片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硅片的性能提升越来越缓慢,硅片产品同质化愈发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行业难题,隆基绿能团队经过三年的努力,研发了泰睿硅片。
除了电阻率集中度更高之外,隆基泰睿硅片中的金属杂质更容易被吸除,相对于常规产品具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隆基表示,随着吸杂工艺的优化,吸杂增益潜力越大,电池端效率提升潜力越大。
隆基绿能计划,泰睿硅片的产能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客户导入 ,第二阶段联合电池工艺优化,第三阶段联合规模上市。具体时间表尚未公布。
隆基硅片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人邓浩表示,在技术导入初期产品的成本较高,后期随着产品的放量,新硅片成本可以做到与现有硅片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出货量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该公司硅片出货量为85.06 GW;去年前三季度其硅片出货量为86.46 GW,全年硅片产能为190 GW。
目前,国内硅片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明显。
今年3月,国内硅片产量69.75 GW,环比增长9.04%,单月产出再创历史新高。
3月28日,硅业分会发布消息,本周硅片价格再度走跌,目前成交基本以出清前期库存为主。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76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22%;N型单晶硅片(183.75 mm /130μm/256mm)成交均价降至1.70元/片,周环比跌幅为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