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民企说】隆基绿能钟宝申:创新新能源模式机制,大力发展分布式市场
中新经纬7月31日电 (董文博)“降本增效是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是科技创新,目标是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日前,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谈及光伏行业发展如是说。
BC技术路线已经成熟
降本增效是光伏企业针对碳中和、光伏产品高比例应用的核心发展路径。据隆基绿能测算,以电池片为例,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每提高一个点的转换效率,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
在钟宝申看来,光伏行业降本增效,需要研发出更高效、更环保、更低成本的产品,构建更稳定、更可靠、更智能的光伏电力系统,探索出更公平、更公正、更可持续的光伏市场机制。
为此,在技术上,隆基绿能不断推新产品。
当地时间6月19日,在德国慕尼黑进行的Intersolar Europe 2024展会上,隆基绿能发布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发最新进展。经权威认证机构第三方独立认证,隆基绿能研制的商业化M6尺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30.1%的光电转换效率,较该技术路线此前28.6%的电池效率记录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
据介绍,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理论极限效率高达43%,被认为是全球光伏业界竞相研究的新兴光伏技术。隆基绿能在原型器件及晶圆级叠层电池的突破,不仅重新定义了两端叠层电池效率极限,同时向叠层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的一步。
在生产环节,隆基嘉兴生产基地作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代表着嘉兴隆基在包括自动化、工业物联网(IIoT)、数字化、大数据分析、5G等技术方面的应用均已满足评定标准,这也预示着隆基嘉兴灯塔工厂代表着全球光伏行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隆基嘉兴灯塔工厂共涉及八个方面,分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赋能的柔性自动化、AI赋能的全流程检测及追溯、订单生产交付周期智慧管理、AI算法赋能的电池资源匹配及动态纠偏、智能人力管理、数字化绩效管理、数字化能源管理、数智化产线效率应用等。在多项智能化技术赋能下,隆基嘉兴灯塔工厂开发实施了30多项数字化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其中多项为行业首创自主专利技术,在一年内使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8%, 良率损失降低43%,生产交付周期减少84%,单位能耗降低20%。
钟宝申认为,在接下来的5-6年,单结晶硅背接触电池(BC)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目前BC的技术路线已经成熟,将会逐步取代TOPCon。隆基绿能后续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未来三年,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达到200GW,其中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
大力发展分布式市场
在谈及光伏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时,钟宝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力发展分布式市场。
钟宝申解释道,分布式应用可以将能源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实现能源的就地生产和就地消费,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分布式应用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如太阳能、风能等,通过将这些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另外,分布式应用可以通过智能微电网等方式,实现能源的分布式管理和控制,提高电网的韧性和稳定性,降低电网故障的风险。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分布式市场还存在着多项问题。一是电网接入能力有限,根据承载力评估相关规则,制约分布式接入承载力的主要瓶颈因素是配电网设备容量;二是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不完善,发电侧主体是存量煤电全容量、用电侧主体是存量负荷,还需要在存量火电和存量用电负荷上做突破;三是成本问题,在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等方面,提升技术优势降低使用成本。不仅如此,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还承担各种基金和费用,比如对集中式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征收各种基金和费用,是一种政策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钟宝申建议,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的接入和消纳能力,尽快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农村配电网改造,以适应分布式新能源发展需求,明确任务进度和费用承担机制,为分布式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实现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比如在各省开展存量用电负荷绿电替代;加大对分布式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特别是在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等方面,加强研发和应用,提高分布式新能源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此外,创新新能源发展模式和相关机制,建议将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范围由增量扩至存量。开展存量用电负荷绿电替代,试点存量火电+高比例新能源+用户的平衡组模式,从源头解决火电调节新能源补偿机制,从局部到整体实现高比例新能源。
高强度研发投入
在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看来,市场从不缺挑战,在光伏技术的快速更迭中,隆基绿能始终坚持“科技领先、稳健经营”的理念,“我们不会去赌未来走哪一个技术路线,不会赌哪一个技术是未来的趋势。”
向“新”求变。隆基绿能一直没有停止创新,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2879项。近五年来,研发投入超235亿元,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77.21亿元,占营业收入5.96%。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被隆基绿能视为在竞争残酷的光伏市场持续保持领先的不二法则。
相较于其他光伏企业近两年扩产贡献业绩,隆基绿能早在2018年左右,前瞻性布局新产能并不断研发迭代。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跨界资本在热钱驱动下入场掘金,还是老牌的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都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逻辑:商业模式和企业经营是不是真正的成功,在于各个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某个环节存在明显短板,这个环节会成为拖累经营成果的负担。未来,对光伏上下游产业链的各企业的专业化、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在各环节都必须比别人领先,在光伏行业竞争时期,企业要有拥有更强的周期穿越和研发投入能力。
李振国还强调,石油等化石资源具有天然地域性,生产与消耗分布不均,很多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依托光伏与光伏+产业的发展,世界能源产业将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当能源产业转向制造属性后,会打造出这样一种场景:有光(电力),有光伏(制造),再加上水(绿氢),就可以保证国民的基本生产与生活。
“隆基绿能坚信能源结构转型已经到来,人类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实现100%清洁能源供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实现完全以清洁能源乃至完全的光伏发电实现光伏产品制造,实现全产业链的零碳制造,通过光伏与多种储能以及远距离输电等技术的结合,有效解决光伏的间歇性问题。”李振国说。(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