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赛轮轮胎-601058-原材料成本上升,公司业绩略有承压,看好公司产能建设与爬坡-250916
(来源:研报虎)
事件:2025年8月25日,赛轮轮胎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5.87亿元,同比上升16.05%;归母净利润为18.31亿元,同比下降14.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25亿元,同比下降11.06%。对应公司2Q25营业收入为91.75亿元,环比上升9.08%;归母净利润为7.92亿元,环比下降23.70%。
点评:轮胎产销创历史新高,原材料成本上升拖累公司业绩。1H25公司轮胎产品营收为173.92亿元,YoY为16.40%;毛利率为24.58%,同比下降4.38pcts。
产销量方面,1H25公司轮胎产量为4060.05万条;YoY分别为14.66%;销量分别为3914.49万条,YoY为13.32%。
产品价格方面,25Q2受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自产自销轮胎产品的平均价格同比增长5.85%,环比增长6.77%。
原材料价格方面,1H25轮胎原材料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运行趋势,但其整体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炭黑的价格在第二季度出现下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轮胎的生产成本;钢丝帘线价格则持续震荡下行。根据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披露,公司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帘线四项主要原材料的综合采购价格同比增长0.82%,环比下降4.64%。根据ifind数据显示,1H25天然橡胶/炭黑均价分别为15478/8063元/吨,同比变化分别为13.60%/-15.72%。
海运费方面,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运价格呈现“先跌后涨、整体回落”走势。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6.64%;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22%;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西航线)同比下降5.53%;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美东航线)同比下降5.92%;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欧洲航线)同比下降17.70%。
费用方面,公司1H25销售费用同比上升22.54%,销售费用率为4.70%,同比上升0.25pcts;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6.01%,财务费用率为0.49%,同比下降0.57pcts;管理费用同比上升0.01%,管理费用率为2.93%,同比下降0.47pcts;研发费用同比上升14.67%,研发费用率为3.06%,同比下降0.03pcts。
公司各个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1H25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84亿元,同比上升179.1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8.69亿元,同比上升17.9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4.29亿元,同比下降31.41%。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56.22亿元,同比上升10.54%。应收账款同比上升35.02%,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4年同期的3.82次下降到3.22次;存货同比上升29.29%,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从2024年同期的2.08次下降到1.96次。
海外基地逐步建成投产,全球化布局逐步加快。1H25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34.13亿元,同比增长18.72%。其中,越南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47亿元,同比增长14.72%,实现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下降9.76%;柬埔寨子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长70.44%,实现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下降0.16%。2025年5月,公司印尼与墨西哥生产基地相继实现首胎下线——其中,印尼基地从奠基到首胎下线仅用时9个月,墨西哥基地从奠基到首胎下线刚满1年,建设速度均处于行业前列。
新产能方面,根据公司2025年8月14日对外投资公告,公司拟投资29,148万美元,在埃及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包括3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及6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公司预计实现年平均营业收入18,997万美元,实现年平均净利润3477万美元。
根据公司2025年8月25日对外投资公告披露,公司拟投资170,093万元,对赛轮新和平进行改造和扩建。建成后,赛轮新和平将具备年产33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及2万吨非公路轮胎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公司预计建成后正常将实现年营业收入329,345万元,实现年净利润23,104万元。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将大幅缩短公司与终端市场的距离,有效提升公司全球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灵活适配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赛轮轮胎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370.40/421.13/455.08亿元,同比增长16.5%/13.7%/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8/51.32/61.44亿元,同比增长2.3%/23.4%/19.7%,对应EPS分别为1.26/1.56/1.87元。结合公司9月1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2/10/8倍。我们认为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将大幅缩短公司与终端市场的距离,有效提升公司全球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灵活适配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加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境外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