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增材制造市场快速发展 海内外技术成果频出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影响全球各行业,增材制造变得日益普及。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61.6亿美元,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将以2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面对广阔的下游需求,全球各国均加大增材制造研发的投入,相关技术领域日新月异。从国内看,基于华曙3D打印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款钽金属骨填充重建棒成功获证,3D打印钽金属未来有望获得广泛应用;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抗疲劳”3D打印钛合金,拓展其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边界。从海外看,雷尼绍引进Plastometrex的PIP技术,大幅简化增材制造测试工作流程;3DPC利用仿真助力解决增材制造难题,扩大其应用范围。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影响全球各行业,增材制造变得日益普及。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61.6亿美元,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将以2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面对广阔的下游需求,全球各国均加大增材制造研发的投入,相关技术领域日新月异。
国内方面,基于华曙3D打印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款钽金属骨填充重建棒成功获证,3D打印钽金属未来有望获得广泛应用;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抗疲劳”3D打印钛合金,拓展其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边界。
国际方面,雷尼绍引进Plastometrex的PIP技术,大幅简化增材制造测试工作流程;3DPC利用仿真助力解决增材制造难题,扩大其应用范围。
基于华曙3D打印解决方案的全球首款钽金属骨填充重建棒成功获证,3D打印钽金属未来有望获得广泛应用。近日,由大洲医学采用华曙高科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打印仿骨结构钽金属骨填充重建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华曙高科3D打印解决方案助力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取得的第5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钽金属在工业领域和医疗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高致密度和高力学性能钽金属核心技术将为我国在高端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和难熔金属工业零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抗疲劳”3D打印钛合金,拓展其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边界。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哲峰团队制备出具有高抗疲劳性能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研究成果于2月29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缺陷与组织分步调控的新工艺,最终制备出几乎无气孔的近Net-AM组织Ti-6Al-4V合金。其拉-拉疲劳强度从原始态的475兆帕提升至978兆帕,增幅高达106%。这项成果更新了人们以往对3D打印材料疲劳性能不高的固有认识,揭示了3D打印技术在抗疲劳制造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现了3D打印材料作为结构承力件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雷尼绍引进Plastometrex的PIP技术,大幅简化增材制造测试工作流程。2024年2月29日,南极熊获悉,英国机械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Plastometrex和全球着名工程技术公司雷尼绍展开合作,旨在提高后者增材制造领域的机械测试能力。新的技术使雷尼绍能够对增材制造零件进行直接测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机械性能,同时简化测试工作流程,通常在五分钟内完成测试,并且只需最少的样品制备,从而提高了效率。此外,由于不再需要单独的试样以及相关的材料和加工成本,这将显着节省机械测试费用。这种新型增材制造系统将提高产能、保持快速生产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3DPC利用仿真助力解决增材制造难题,扩大其应用范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影响全球各行业,增材制造变得日益普及。预计到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61.6亿美元,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预计将以2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美国企业3D Printing Corporation, K.K.在日本的分公司(3DPC)将仿真与增材制造相结合,在增材制造中,预测变形对于成功构建部件、降低成本并避免大量打印错误至关重要。3DPC使用Ansys的多物理场仿真工具,提前分析和预测热变形并修改参数,从而验证工程动力学,包括结构完整性、热问题、流体流动和冲击,同时降低材料成本、优化其增材制造服务并扩大其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