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价9.89港元!中信建投:盛业(06069.HK)“飞轮效应”加速,驱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盛业(06069.HK)作为国内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凭借深耕产业、推进平台化转型以及持续投入研发,实现了科技收入的稳步增长,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了与资方沟通的桥梁,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盛业的发展模式独具特色,其通过“盛易通云平台”,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化融资业务流程,强化风险控制。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公司的核心业务分为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和平台科技服务两类,通过平台化转型,公司成功整合了市场上的海量资金与客户资源,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盛业凭借其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公司的“飞轮效应”正在加速,通过合资成立子公司,积累了原始增长动能。近年来,公司通过平台化转型,拓展了资金合作方的数量和规模,将业务拓展至新能源和电商行业,进一步加速了飞轮的转动。这一过程中,公司坚守平台化战略,持续进行科技投入与服务优化,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盛业的业务发展中,其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增长态势十分亮眼。2023年,平台科技服务实现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64.85%;202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1.5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高达82.93%。从收入构成占比来看,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5%,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平台科技服务类似SAAS服务,属于轻资产业务模式,客户每年可通过续约持续获得服务,随着客户数量增长,业务收入也将不断增加。
除了平台科技服务收入的出色表现,盛业在服务的客户数量和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方面同样成绩斐然。截至2024年底,公司平台客户数量超18,100家,其中超过96%为中小微企业。从2019年到2024年,客户数量增长率高达35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已超过2,480亿元,同比增长超28%。随着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核心企业合作,预计未来服务客户数将持续增加,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进军新能源、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潜在客户资源丰富。以新能源行业为例,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行业交易额可达到5,355亿元,通过央国企电力集团可拓展的新能源企业高达43,000家。
随着做好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目标深入推进,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具体表现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盛业通过自身科技平台整合丰富数据资源,采用线上融资模式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方面,盛业通过“重交易轻主体”模式打通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中“首贷户”占比超过30%。此外,公司还通过多种科技手段和有效举措解决了票据真实性及违约风险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融资服务。
“飞轮效应”的加速,为盛业的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公司通过平台化转型,拓展了资金合作方的数量和规模,成功整合了市场上的海量资金与客户资源。同时,公司深耕基建、医药、大宗商品等国家支柱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展望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在跨境电商、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为业务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中信建投的研报分析指出,盛业2024-2026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分别为9.91亿、10.45亿和1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4.16亿和5.40亿元。公司近年来平台化转型成效显著,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参考公司过去三年平均PE(市盈率)为18.03倍,给予公司2025年22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9.89港元/股,对应2024年市盈率为27.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综上所述,盛业通过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平台化战略,不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还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普惠金融服务的不断推进和供应链金融市场的持续增长,盛业的业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公司“飞轮效应”的加速,将进一步推动其业务的快速增长,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重要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