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后一家太平洋百货月底停业:传统百货何去何从

http://ddx.gubit.cn  2023-08-02 18:49  太平洋(601099)公司分析

转自:扬子晚报网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实习生 李天彤 杨雨婷

上海最后一家太平洋百货即将停业。

7月31日,上海太平洋百货微信公号发布公告称,由于与合资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届满,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将于2023年8月31日营业结束后正式谢幕,终止经营,并于即日起开展大型主题感恩回馈活动,将开展大力度折扣的闭店清仓、会员积点兑换抵扣等促销活动。

据官方公号此前于2018年发布的消息显示,上海太平洋百货公司隶属于远东集团零售体系,包含太平洋SOGO百货、爱买、远东都会、巨城购物中心、远企购物中心、电子商务GOHAPPY。全方位结合百货、量贩、购物中心、超市及电子商务。营业据点横跨两岸达到56家店,两岸营业额逾300亿元。

7月3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商户公告中的留守客服电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的闭店,是由于合作合同当初本身就是签到了2023年,所以门店将于2023年8月31日营业结束后正式谢幕。

上述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成都和重庆应该还有太平洋百货的门店。而未来在上海具体还会不会重新开店取决于集团上层的决策,目前还不清楚。”

多家太平洋百货先后闭店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自1993年12月开幕,也是太平洋百货目前在上海仅存的唯一一家商场。上海地区另外两家淮海店和不夜城店已于2016年年底和2020年停运。

上海太平洋百货店中的淮海店座于1997年9月正式开业,曾是上海高档百货商店的代表,由于淮海店与物业方签订的20年租期到期而闭店。此前,太平洋百货淮海路店物业方瑞安集团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太平洋百货租约到期后会将部分零售商业面积收回,由自己开设购物中心。而不夜城店自2000年12月营业,由于上海太平洋百货不夜城店与嘉里方签约20年,2020年11月30日租赁合约到期,交回业主港沪房地产。

其他城市方面,太平洋百货自1993年进入大陆百货零售市场后,曾布局北京、重庆、成都、大连等地。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北京市场方面,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与五棵松店于2011年底关门营业。成都市场方面,太平洋百货春熙新馆于2011年6月底停止营业,成都太平洋百货春熙路店于2013年10月底正式关门停业。重庆市场方面,由重庆立海与太平洋百货合作成立的立洋百货于2008年10月中旬闭店。

2013年,太平洋百货宣布更名,除上海三家保留太平洋百货的原有名称,大连太平洋百货更名连太百货外,其余门店LOGO变更为远东百货。

2015年,远东百货的天津店与无锡店也因类似租约到期的原因结束营业。重庆远东百货大都会店于2022年5月底停止营业。而大连的连太百货,31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大众点评发现,显示该店暂停营业,相关评价停留于2016年。

澎湃新闻记者还在大众点评上发现,目前仍能搜索到重庆远东百货(江北店)。澎湃新闻记者7月31日下午致电客服,对方称,“该店以前就叫太平洋百货,目前仍在营业。”

作为内地百货业黄金时期的代表,太平洋百货曾是大陆最大的连锁台资百货巨头,开设的商场数量最多时达到12家,并且选址几乎全在核心商圈,而且开业历史也较长,但如今却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节节败退,令人唏嘘不已。

新兴商业冲击,百货业态如何转型?

对于多地门店闭店的原因,太平洋百货官方给出的原因基本都是由于物业租约到期,商场与物业未能就续约条件达成一致。此前退出北京市场,太平洋百货方面曾否认是因亏损而结束营业。

对于上述闭店原因,凯度消费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百货业态中,也有自身就有物业的,但大部分都是租赁物业;租金对于零售业确实是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资深连锁产业专家文志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发展扩张的角度来讲,由于很难在这么多的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物业,很多百货业态的物业都是租赁的,就会出现租期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情况。但究其根本,也可能是该百货业态或品牌很难再持续经营下去。

除了物业租期问题外,太平洋中控董事长黄晴雯在2016年年初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远东集团大陆市场的12家店已缩减至9家。太平洋SOGO百货营运总经理汪郭鼎松表示,大陆9家店的业绩在电商重启和经济低迷的局面下衰退了8%-9%,如果加上此前关闭的天津与无锡店,整体衰退率在两位数以上。

另一方面,缺乏创新、转型困难或也是太平洋百货没落的原因之一。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新闻发布会徐汇区专场,徐汇区商务委主任陈勇表示,加快徐家汇中心建设和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转型。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上一次改造,要追溯到2008年,彼时从硬件设施到外立面、整体风格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整。

文志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太平洋百货是一个经营时间很长的老百货品牌,一直以来频频出现闭店情况,有自身的经营原因,也有百货业态行业性的发展困境。全球范围内百货业态普遍走下坡路,基本原因是由于被诸如家电、服装、美妆等品类专卖店分化市场份额,再加上电商快速发展和崛起形成打压,导致传统的百货业态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

“传统百货业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生存空间被电商和其他新兴业态,例如购物中心、奥莱、专卖店以及买手店挤压,急需转型升级。”虞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百货商场一般是以经销和代销模式为主,联营模式为辅。而购物中心是主题性的商业综合体,从原来传统的消费功能,逐渐进化到购物、体验、社交一体的综合商业空间,甚至包含艺术文化展览,运动设施和潮流聚集地。

虞坚表示,虽然现在的百货也都有美食广场、儿童乐园、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但一般都比较同质化,缺乏特色,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因此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商场主要卖的还是服务和体验感。随着当前移动互联网上产品的价格愈加透明,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体验和高性价比,如果百货业态没有突破创新,则很难生存。

“百货业态整体趋势是走下坡路,若要转型,更多是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核心是提升和强化业态的服务感和体验感。”文志宏指出,当前百货业有比较大的空间的,一个是高端的奢侈品百货,一个是聚焦下沉市场的百货业态的发展还可以,但大多都面临很大的调整、转型压力,朝购物中心这样的业态去做转型的综合体。

谈及百货业的转型发展,虞坚进一步指出,一二线城市是要做更多沉浸式购物体验和创新的社交场景,而不能以卖货为主。在三四线城市数字化业态竞争不是很激烈的城市,消费者有比较多的休闲时间,百货商场或许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