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研究 | 晨会聚焦·2/7 2024年年报分析2/出口链行业2025年度策略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


策略
年报业绩归因中有哪些增量信息?
——2024年年报分析2
>业绩预告视角下,虽然2024年全A业绩或继续承压,但“924”一揽子政策落地已推动四季度GDP触底回升,当前大量减值风险释放对上市公司业绩形成短期拖累,关注2025年轻装上阵后的业绩修复情况。分板块看,宽基指数中上证50、沪深300是最大的亮点,行业维度TMT、非银分别受益于AI浪潮和股票市场回暖,但能够超预期的公司主要在出海链,尤其是汽车细分,受到强外需+强竞争力+产业趋势三重加持。
>截至2月4日,A股共有2818家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披露率约52%,预喜率46%。24Q4名义GDP累计同比较上季度+3pct至7.02%,但业绩预告视角下上市公司业绩继续承压,可能是一次性减值较为密集形成拖累。整体法下,全A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下降至-10%,全A非金融下降至-48%。整体来看,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中位数均出现较大幅度负增,上市公司经营压力相较2023年进一步扩大,去金融化与产能过剩带来的盈利下行压力仍在。
>行业层面:仅非银金融以及石油石化超预期,占所有一级行业不足10%。12个行业出现业绩正增,非银、有色以及美护盈利能力较强。TMT和支持服务业相对占优,中游制造负业最多。具体来看:
1) 上游原材料方面,外部地缘紧张局势下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叠加炼化行业供需格局改善,石油石化板块的年报预告业绩喜人。
2) 中游制造方面,所有行业除了化工以外均负增。
3) 下游消费品中,仅农林牧渔、汽车、美护及家电预告业绩正增,纺服、医药、零售在板块内相对最弱。
4) TMT,AI浪潮中电子和通信继续高景气,计算机和传媒的疲软主要来自内需因素。
5) 大金融方面,非银板块一枝独秀,但当前整体披露率较低。
6) 支持服务,公用事业与交运红利资产领跑,受化债拖累的环保、建筑弱势。
>业绩归因中的增量信息:向外进行市场拓展的业绩兑现是核心驱动,“924”增量政策有望进一步对内需相关行业形成业绩落地。
分行业来看:
1)上游原材料,基础化工行业的预喜公司数量较多,主要受益于主营产品放量。
2)中游制造中目前预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和机械两大行业,出海特征显著。机械中部分预喜的驱动来自于半导体、消费电子下游回暖。
3)TMT预喜公司主要受行业周期复苏、AI需求以及出海。
4)下游消费品方面,农业中业绩向好的公司主要受益于猪周期的量价齐升以及成本端改善;医药中化药领域预喜公司数量较多,受益于产品放量;家电、汽车整体景气度较高,包括国内消费以旧换新政策等持续提振行业需求。
5)金融&公共服务方面,非银受益于投资业绩增长;交运中航运景气度持续,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和价格维持高位;快递受益于业务量驱动。
风险提示:业绩预告披露率过低;业绩预告行业代表性不足;统计存在误差。
文章来源:《年报业绩归因中有哪些增量信息?——2024年年报分析2》
分析师:李美岑,SAC证书编号:S0160521120002
分析师:王亦奕,SAC证书编号:S0160522030002
分析师:王源,SAC证书编号:S0160522030003
分析师:徐陈翼,SAC证书编号:S0160523030003
发布日期:2025年2月5日

机械
出口链行业2025年度策略(一):
风险与机遇并存,重视具有长期竞争力出海资产
>展望后续出海资产,风险与机遇并存。特朗普获得美国大选胜利后,关税阴云再度笼罩,但国内企业海外产能布局自2018年起已逐步完善,龙头企业陆续在海外布局分公司、子公司、生产基地等,全球化经营理念日益落实;在此进程中,部分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实现从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绑定海外渠道端、构筑深厚护城河,出海步伐日趋稳健。
>美国市场需求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凸显。需求方面,2023 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投资额快速提升,2024年11月达 2359.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8%;2024 年以来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位于历史较高水平区间,于 75.98%-77.52%波动,同时随着库存修复,美国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资产背靠完善锂电产业链,或可构建出海核心竞争力。目前运费涨势已有颓态,有望在新运力加入、旺季结束后回归常态水平。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①高空作业平台:浙江鼎力;
③餐饮设备:银都股份;
④工具/OPE:巨星科技、泉峰控股、大叶股份、格力博、创科实业;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加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企业海外拓展速度不及预期、海运费持续增长、欧美复苏低于预期等。
文章来源:《风险与机遇并存,重视具有长期竞争力出海资产》
分析师:佘炜超,SAC证书编号:S0160522080002
分析师:孟欣,SAC证书编号:S0160523090002
发布日期:202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