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护航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再度成为热词。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低空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核心动力技术如何突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生态竞争。中国航发正以‘中国心’护航这一新赛道,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在单晓明看来,低空经济是以各类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多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核心是飞行器与产业形态的深度融合,而动力系统是飞行器的‘心脏’,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经济已覆盖空中交通、物资运输、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旅游观光等领域。单晓明特别提到:“基于现有航空器制造企业的调研分析,无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场景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而随着新概念、新模式的不断探索,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衍化,需要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在政策层面,中央到地方已形成强力支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将其打造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去年全国两会之后,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同时,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民航局成立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单晓明强调:“这种顶层设计力度前所未有。这些政策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为低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地方实践同样如火如荼,过去一年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以湖南省为例,2024年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立低空经济集团,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窗口期,目标直指“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国内通航作业时数达到137.1万小时,近15年来年均增速11.3%,通航机队规模达到3303架,国内在运营的通航动力保有量3837台,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数量增至690家,传统通航产业近15年保持稳定增长。单晓明预测,未来20年,通航动力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至2045年,传统燃油动力市场需求将达1.7万台,叠加维修服务市场总价值超2100亿元;混电、纯电动力系统需求约3.5万架,市场价值2500亿元。
通航动力的技术迭代,本质上是为低空经济锻造适配不同场景的“心脏”。单晓明解释道:“我们构建了传统燃油筑基、混电系统破局、纯电动力领跑的立体化创新体系,就像给飞行器装上‘动力魔方’——不同模块组合,就能激活不同产业场景。”为了更便于理解,单晓明用汽车类比,以中国航发自主研制的通航动力系列产品为例,介绍了当前的技术进展。
传统的燃油动力系统目前已具备系列化发展能力,可满足国内直升机、通用涡桨飞机、倾转旋翼机、公务机等需求,“拳头产品”包括1000千瓦级(AES100)、1300千瓦级(WZ16)、200千瓦级(AES20)的涡轴发动机,以及600千瓦级(AEP60E)、900千瓦级(AEP100系列)的涡桨发动机等。
混电动力系统类似“增程式汽车”,发动机仅用于发电,可满足长航程、大商载、低成本使用需求,在城际货运客运、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及高海拔、宽温域等复杂环境下具有优势。目前,80kW级已完成首飞,200kW、800kW级正在研制和验证中,兆瓦级已实现地面性能达标,未来会陆续推向市场。
纯电动力系统则聚焦末端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等轻量化需求,可满足中短航程、轻商载、绿色清洁的使用需求。目前,国内已有纯电飞机适航取证,轻量化、高安全的航空电机、电控和航空电池产品也在研制验证过程中。
面向绿色、低碳的低空经济市场,混电和纯电动力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单晓明坦言挑战仍存:“混电系统需攻克高效热管理、低损耗输配电等技术;纯电系统则依赖航空‘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性能的提升。”她呼吁加强跨行业协同,推动飞发一体化设计,同时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空域管理改革。
“只有安全管得住,低空才能放得开”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当前低空安全管理体系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单晓明针对低空经济和通航运行安全领域,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优化低空立体交通管理;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人机核心零部件编码管理体系,实现无人航空器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遏制“非法改装”和“黑飞”行为;三是推进低空目视航图完善及其应用,满足实际低空飞行需求。
随着空域的逐步开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适航规章的日益健全,低空经济的“黄金期”已经到来。从传统动力的“中国轰鸣”到纯电系统的“静音革命”,中国航发的技术矩阵已形成梯次突破之势。“低空经济赛道,需要多元动力‘组合拳’”单晓明目光坚定,“当我们把动力自主权牢牢握在手中,中国低空经济就能飞出最澎湃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