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赛力斯最大的基石投资者!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

查股网  2025-10-28 17:03  赛力斯(601127)个股分析

赛力斯,即将登陆香港,国际市场了。

10月27日,赛力斯在香港联交所公布了其最新招股公告,拟全球发售1.002亿股H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002万股,国际发售股份9018万股,10月27日至10月31日开始招股,预期定价日为11月3日,发售价将不高于每股H股131.5港元。

11月5日开始在联交所上市买卖,港股代码也确定为09927.HK。

从这个来计算,赛力斯本次募资超过130亿港元,已经是今年港股最大的车企IPO了。

这也是重庆首个A+H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赛力斯的发展是引人侧目的,与此同时,海纳君还在公告里面,发现了22家基石投资者身影。

包括政府基金、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香港资本、马云的云锋基金、韩国金融资本、美国英国的国际资本,均在其中。

其中认购金额最大最多的,是重庆产业母基金。

投资金额达到21.76亿港元。

从海纳君的观察来看,这也是重庆多年的政府投资基金中,最为突出大额的一笔投资了。

应该已经刷新了重庆本土产业基金对单家企业的投资纪录。

其实,这背后揭开了一个更长远的命题:

从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赛道的关键十年,重庆早已是赛力斯最坚定的“战略基石投资者”。

01

长期主义的胜利

城市与企业的共生逻辑

若要理解重庆与赛力斯的羁绊,需将时间拨回二十年前。

彼时的赛力斯还叫“小康股份”,总部扎根重庆沙坪坝,以生产微车发动机和零部件起家。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后来者”,其早期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技术积累薄弱、品牌认知度低、产业链配套不足……

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饱和与新能源转型浪潮的双重压力,小康股份一度陷入增长瓶颈。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整个重庆的汽车产业上。

2017年后,重庆汽车产业遭遇断崖式下滑。

2018年GDP增速从9.3%降至6%,2018年汽车产业增加值下降17.3%。

传统中低端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比如长安福特销量腰斩、长安铃木退出中国等影响巨大,同时还有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凸显。

2016-2018年“重庆造”汽车单车均价仅8万元。

为扭转颓势,重庆于2018年底出台《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新能源、智能网联、轻量化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目标是到2022年实现“产量稳定、价值提升”(年产汽车3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120万辆,产值6500亿元)。

锚定目标,重庆开始了汽车产业的阵痛转型。

此后,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密集落地。

一方面,重庆通过产业引导基金为其注资,支持研发中心建设。

另一方面,协调本地龙头配套企业开放供应链,降低转型成本。

当时的小康股份,也在持续向新能源进行转型。更多的是自我探索阶段。

2016年6月,风光580上市,小康股份首先实现了从微车向乘用车的转型。

小康股份同时还在新能源上进行战略布局。

当时的张兴海,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新能源的重要性。

2016年,小康股份以3000万美金作为投入资金,在美国硅谷设立了SF MOTORS公司,密集引入曾经的特斯拉人才。

2017年6月,SF Motors宣布以11000万美元收购美国汽车解决方案集成供应商AM General公司的民用汽车工厂。

这还是在国际上引入技术,更为彻底的转变,发生在2019年-2020年。

2019年1月,小康股份正式和华为战略合作,全面拥抱华为。

当时,华为也在探索,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电动化之路。

以当时小康股份旗下子公司赛力斯的首款车为基础,双方合作了首款进入华为门店的销售车型——华为智选SF5。

当时华为智选略有小成,但是并未引起变革。

更为深刻的变革,是从问界开始。

2021年12月,华为和小康股份正式推出问界品牌,首个产品——问界M5,开始了问界挑战BBA征程。

2022年7月,问界M7推出,成为了真正的国民爆款SUV。

2022年8月,小康股份也正式更名为赛力斯,实现再次蜕变。

2023年12月,华为和赛力斯再接再厉,推出问界M9,成为50万级车型最强选手。

截止目前,华为和赛力斯已推出问界M5、M7、M8及M9四款车型。

问界M5创下新品牌最快破万交付纪录;

问界M7成为中国30万元级最畅销自主品牌车型,2024年交付约20万辆;

问界M9荣膺50万元级车型销量冠军,2024年交付超15万辆,并以93.9%的得分率获C-NCAP史上唯一“超五星”安全评级;

问界M8于2025年4月发布,上市24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3万辆。

快速推陈出新的背后,更有重庆的产能和政策支持。

当赛力斯决定投入百亿级资金建设两江智能工厂时,重庆不仅以“标准地”模式保障用地,更协调电力、交通等部门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仅用18个月便实现工厂投产——这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了近一半。

没有重庆的"陪跑",就没有今天的赛力斯。

此次港股上市,重庆产业母基金以最大基石投资者身份入局,表面看是一次财务投资,实则是政企协同模式的再深化。

重庆产业母基金由重庆市政府主导设立,总规模超2000亿元,定位是“服务全市产业升级的战略工具”。

选择重仓赛力斯,背后是对企业技术路线与重庆产业布局的高度契合:赛力斯深度绑定华为,推出问界系列智能电动车,而重庆正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亟需龙头企业引领生态。

这种协同已在实践中显现。

问界M5、M7等车型的热销,带动了重庆本地10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华为与赛力斯的供应链体系,其中部分企业年产值因此增长300%以上。

而赛力斯随后的厂中厂等创新规划,更吸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追加在渝投资,形成“整车+核心部件+智能系统”的完整产业闭环。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重庆通过赛力斯这个“样本”,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基金+链主企业+生态培育”的产业升级路径。

从早期为赛力斯解决用地用电,到中期推动产学研合作,再到如今借助资本市场放大企业价值,重庆的支持始终紧扣企业发展痛点,既“雪中送炭”又“谋势布局”。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贴”常被视作企业成长的关键变量,但重庆与赛力斯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不同于简单的资金输血,重庆更注重构建“创新-产业-资本”的良性生态。

针对新能源汽车“缺芯少魂”的痛点,重庆联合赛力斯、长安汽车等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头部科技企业资源,累计突破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20余项。

在人才层面,重庆为高端人才,提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专项支持。

在市场端,重庆率先将问界系列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推动企业在本地开展智慧出行试点,为产品迭代提供真实场景数据。

02

基石之上 共赴星辰大海

从传统微车企业到智能电动车龙头,赛力斯的蜕变史,本质上是一部“政府与企业共成长”的地方产业进化史。

此次港股IPO中,重庆产业母基金以最大基石投资者的身份亮相,不仅是对企业价值的认可,更是对“长期主义”投下的信任票。

当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阶段,赛力斯需要更坚实的支撑,而重庆也需要更多像赛力斯这样的链主企业。

可以预见,随着双方在技术研发、全球化布局、生态共建等领域的深化合作,重庆有望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第四极”。

而赛力斯也必将以更强劲的增长,回报这座城市的信任。

毕竟,最好的基石投资,从来都是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