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1+2+15”生态体系,济南新城建产业集聚成势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孟杰 通讯员 李群杰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是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新城建产业链的主阵地。济南创新谋划“1+2+15”新城建产业布局,打造以起步区绿色建设产业园为领建园区,钢城区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历城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关联园区的“1+2”模式,培育新城建产业相关企业。同步在15个区县(功能区)和市管国有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城建产业版块,拓展新城建应用场景,市区协同加快产业发展,新科技、新智造、新服务和新消费等“串珠成链”,有效投资显著增加,发展动能有效提升。
发挥园区优势
打造丰富新城建应用场景
超低能耗的厂房、智能开启的窗户、自主呼吸的房间……位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组团的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是济南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的领建园区。这个米黄色搭配深灰色外墙的园区丝毫没有传统产业园的影子,处处是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影子。
“早在建设之初,我们就瞄准绿色领域,聚焦零碳技术与产业,以数字化技术助力新城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生态圈和低碳智能生产生活示范区。”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发展高端制造产业、打造低碳特色产业、布局未来创新产业的发展思路,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精准聚焦智能汽车零部件、绿色低碳设备、新型机器人、半导体终端4个领域。目前,约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投入运营,已有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瑞沣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方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入驻,产业涵盖绿色低碳设备、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当初选择在标准地落地是看好起步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落地政策,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山东方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起步区管委会和园区大力的牵线搭桥,公司与浪潮携手打造行业内首家数字化智能工厂云平台,可准确下达生产指令,随时了解工艺环节,掌握生产信息,生产效率提升30%—40%,生产制造周期缩短约60%,用工用能节省35%—40%。
“方垠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其他区域进行复制推广,这也是济南通过园区带动实现‘新城建’产业集群效应的成功实践。”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除济南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外,我市还在历城区搭建了关联园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着力构建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探索推动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相关技术产品在新城建领域各种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在钢城区发展了关联园区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整合优势产业链资源,建设新城建产业发展示范园区,最大限度地激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活力。目前,3个园区已实现产值约12.5亿元,在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创新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创新为驱动
助力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
为筑牢新城建数字化与产业化协同共生的“核心底座”,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指导区县、平台企业加快新城建产业与应用项目实施,目前全市已建成新城建项目51个,助力产业生态培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在商河县,体量大、建设快、科技高、产品新的中建八局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产业园区,正努力争创国际一流的建筑产业化“智”造企业。作为新城建产业链优质企业,中建八局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聚焦装配式装修细分市场,打造了“装配式设计+数字工厂+科技(环保)工程+智慧运维”的新型业务模式,产业园区先后成立智能制造创新和装配式装修制造科技创新工作室,并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核心自主原创+整体联合开发的研发体系,研发形成金属复合装饰保温一体化外墙等装配式装修全系列产品,累计打造企业特色优势技术21项。与此同时,园区利用“5G+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等,深度优化生产流程,大幅提高产品品质。目前,园区生产的装配式卫浴、装配式墙面等产品已在济南泉城驿站项目、树兰(济南)国际医院项目等工程成功应用。
同样位于商河县的新城建项目—高端医药产业研发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则采用先进的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此外,建设方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识别安全隐患、智能联动、自动化应用分析和云端协同办公,大大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能力。
“通过新城建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新业态形成,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产业园区的建设还是应用场景的拓宽,大力发展新城建就得让更多的成果得以转化,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截至目前,济南已组建新城建产业链科创联盟,认定新城建产业链优质企业83家,拓展新城建应用场景5个,各园区企业产业规模较上一年度增长超10 %,协同高效的产业集群加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