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亦庄新城!多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如今“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传农家情”已经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愉悦自我的好选择。近年来,农文旅融合发展备受关注,亦庄新城多镇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思维、技术和方式,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旨在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等各环节的全面振兴。
马驹桥镇
“莓”好时光 拓展融合思路
走进南山下生态种植园区,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文艺元素随处可见。建在墙壁上的“诗歌走廊”,让种植园区充满了“一步一诗”的氛围;桃花源居、曲水流觞、农道本真耕读书阁、品农通玄冥想区等景观小品的打造,使得游人在采摘之余,感受“隐逸”文化的美好;小羊、鸵鸟、萌兔等小动物,在园区小小的“动物园”中自在地生活。这个季节,大棚中的草莓更是色泽娇艳、香味扑鼻……

据了解,早在2020年,南山下生态种植园就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增大新品种研发、培育等环节的科技含量,生动实践乡村振兴靠科技,科技助农模式。“我们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以隐逸文化为特色,以休闲体验为核心,不断开发休闲农业产品和创新运营模式,着力构建休闲农业产业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据园区管理经理王相滨介绍,“南山下”是马驹桥镇推动农文旅融合的一部分,而与其隔路相望的就是以整个神驹村为空间载体,集壁画展览、学术研究、休闲旅游、露营民宿等综合性功能于一体的神驹大地美术馆。据马驹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后期,马驹桥镇将依托美术馆,逐渐完善咖啡馆、民宿、微剧场等配套,通过农文旅融合打造产业新格局、带旺当地乡村旅游。

长子营镇
打造地标 丰富融合内涵
近日,前往长子营镇奥肯尼克家庭农场的游客络绎不绝,冬天这里的农事实践活动趣味多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
近年来,伴随着都市休闲游市场不断扩大,长子营镇整合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机农业,打造了京南最大农业观光园和充满版纳风情的北京呀路古热带植物园。作为北京品种最全、种类最多的热带植物园,后者不仅拥有热带植物馆、雨林恐龙馆、热带水果采摘园等场馆,还有“南果北种”示范推广科技型园区,并会结合时节推出民族特色舞蹈等文化活动,对农文旅融合进行了生动诠释。

同时,留民营科普公园、奥肯尼克家庭农场、京南首家自驾驿站(长子营赤鲁站)也都是该镇农文旅融合的地标性项目。去年10月,以“最美自驾路京南首驿行”为主题的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宣贯体验活动暨京南首家自驾驿站(长子营赤鲁站)授牌仪式在长子营镇举行,第一批自驾露营组织正式入驻。这标志着长子营镇在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样板”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据长子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长子营将持续推进赤鲁村乡村综合体文旅项目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升级自驾驿站2.0版,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综合体,全力支持“农、林、文、旅”融合发展。


瀛海镇
四季稻香 创新融合模式
近日,瀛海镇在沃丰农科稻蟹共养基地举办的“冰雪嘉年华”活动,让不少亦城人在家门口实现了“滑冰自由”。

“瀛海镇依托稻蟹共养基地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型农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其间,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产出,更展现出了农业旅游的魅力。”据瀛海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不断创新农文旅融合模式,在农业领域,恢复种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色韭等品牌农作物,推出“咱家一分田”等农耕体验项目,在稻蟹共养基地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观和活动,实现了“四季稻香”。据统计,2023年瀛海镇农作物及各项农文旅项目收入达400万元。而在体育文化领域,该镇打造足球主题公园俱乐部运营模式,承接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等国家级、市级赛事,整体收入约150万元。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继续依托稻蟹共养基地,推进集体农用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向市民展现更多的瀛海韵味、瀛海趣味和瀛海美味,带动市民关注城市观光型农业,在高质量发展农文旅方面不断开拓创新。
编辑: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