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2023年半年报显示:存贷款双破5万亿元
转自:经济日报
8月31日,兴业银行在上海举办2023年度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半年,兴业银行总资产9.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3%。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3%;各项贷款余额5.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1%。营业收入1110.47亿元,净利润426.80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上半年,面对经济持续恢复、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市场流动性整体宽裕等外部形势,兴业银行积极推进资产负债表再重构,加大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以及普惠金融、科创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业务布局,着力推动负债业务结构优化和模式转型,扬长补短、行稳致远。
在资产端重点加大新赛道布局。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5.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1%,增速、增量均位居同类型股份制银行前列,在总资产中占比提升至52.80%。
其中,绿色银行、投资银行在优化资产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绿色银行方面,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融资余额1.80万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达74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9%,新增量占企金贷款新增量的比重达31%。投资银行方面,上半年非金债承销3452.22亿元,位居市场第二,落地并购融资及银团融资1332.01亿元,资产流转1170.90亿元等。同时,持续深化“区域+行业”经营策略,在“五大新赛道”布局成效凸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4%至4604亿元,科创贷款余额增长23%至4233 亿元,能源金融融资余额增至6993亿元,汽车金融融资余额增长10%至3585亿元,园区金融融资余额增长12%至1.98万亿元。
在负债端着重控制负债成本。兴业银行以降成本为导向,着力压降高成本存款,同时深入推进“织网工程”,持续搭场景、建生态,加大低成本结算性资金拓展。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43%至5.14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推动人民币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0个BPs,较去年全年下降8个BPs。
面对客户资金从存款向投资领域分流,兴业银行着力推动财富银行建设,上半年零售综合金融资产余额2.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3%,其中,理财规模2.1万亿元,逆势实现正增长,跃居市场第二。
上半年,兴业银行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风险与业务融合,持续加强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化解,扎实打好特资清收处置攻坚战,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半年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且贷款拨备覆盖率 245.77%,拨贷比2.6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9.33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市场关注的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领域资产质量稳定,新发生不良同比分别下降75%、95%。 截至6月末,该行表内全口径房地产融资合计1.72万亿元,不良率1.41%,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融资债务余额2048.9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9.88亿元,不良资产余额27.22亿元。
此外,兴业银行还持续推进特殊资产分类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向不良资产要效益,上半年实现账销案存清收62.12亿元,同比增长41%,清收水平达到近三年高点;通过风险化解、处置,实现不良贷款现金回收44.87亿元,同比增长24%。(经济日报记者 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