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央地合作候选优秀案例 | 中国铁建:打好产业援疆“组合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新疆工作谋篇布局、把脉定向,为中国铁建深度开展产业援疆工作,助力新疆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自1955年铁道兵建设兰新铁路新疆段以来,中国铁建扎根新疆69年,几代人筚路蓝缕,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设计建成9500公里铁路,2200公里高等级公路,超过480公里隧道桥梁,以及机场、大坝、医院、学校等遍布全疆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中国铁建已在疆布局工程承包、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工业制造、物资物流、新兴产业六大产业板块,注册法人单位16家,职工人数超过6000人,累计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超1万人。近三年,在疆累计新签合同1168.56亿元,在建项目276个,累计纳税5.44亿元,年均纳税额突破2.4亿元。
01
以铁建所能建设新疆所需
积极投身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中国铁建深度参与新疆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助力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铁路建设领域。中国铁建承担了新疆全部铁路干支线和多数铁路专用线的勘察设计工作,主持编制新疆“十二五”至“十四五”铁路规划和国边防交通规划等重大课题。参与设计建设的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和若铁路,助力南北疆铁路双环线成形,结束了南疆5地不通火车的历史;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使新疆从原来内陆“口袋底”变成向西开放前沿门户,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开放型发展新的增长极。近十年以来,乌精二线、北阿铁路、克塔铁路、和若铁路、精阿二线、将淖铁路等一批重要干线相继建成,通达新疆所有地州市,实现了“由线到网”的质变。
在公路建设领域。建设了新疆五分之一的高等级公路网,京新高速梧木段项目标志着我国第二条全天候进出疆大通道建成,将北京与乌鲁木齐公路里程缩短1300多公里,对哈密地区的产业引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运营以来为当地直接新增2000多个就业岗位。
在其他建设领域。参与了乌鲁木齐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努尔加水库、麻杆沟水库、西水东引、哈密及额敏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哈密抽水蓄能电站,是自治区规划建设的首批抽水蓄能项目,承担起哈密乃至新疆大容量储能服务,加快推进新能源平价上网,系统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发电限制、并网限电等问题。
02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布局
拓宽产业援疆的辐射面
中国铁建不断拓展在疆的产业布局,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兴产业辐射,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新疆增强发展新动能。
中国铁建投资建设的京新高速项目运营后,从项目沿线招聘大批量当地员工,有力带动地方就业。图为少数民族职工阿依提拉工作照。 代吾热尼/摄
聚焦行业痛点,以科技创新打破国外垄断。新疆棉花产量全国占比达90%以上,而长期以来采棉机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农机巨头垄断。2017年,中国铁建作出打造高端农机产业的战略部署,并在疆组建研发团队。2018年,成功研发国产首台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机,国产化率达到92.7%,一天可以采摘400亩棉田,相当于1600名采棉工的工作量,采收主要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机型水平,售价较国外同类产品低30%左右,一举打破国外产品市场垄断,为新疆地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精准赋能。
新疆还是国内最大的番茄产地,亩产可达10吨以上,高于国外产量。长期以来,番茄收获机械依赖进口,存在售价较高、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并且随着国内番茄种植技术的大幅提升,进口番茄收获机械并没有随之技术升级,已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高质量的采收效率需求。2024年,铁建在成功研制采棉机、青贮机等高端农机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国产首台番茄收获机,相比进口设备,国产番茄收获机在价格上降低了三分之一,且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发展高端农机时,铁建注重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整合农机配套供应链,培养技术过硬、紧密合作的供应商队伍,联合攻关液压油泵、马达、控制器、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零部件,着力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带动新疆本地8家农机零部件上游厂商、发展下游9家分销商、服务商,促进了农机产业链同步布局、共同发展,提高了产品的国产化率,降低了国际贸易风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锚定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宽在疆产业布局。近年来,铁建在疆的产业投资布局已逐步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兴产业拓展。2022年以来,铁建先后在新疆投资建设了年产10万吨光伏支架生产基地,年产1.5万吨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基地,以及多个道砟生产基地、砂石料开采基地等,覆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投资力度持续提高,产业援疆的宽度扩大;与自治区国企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围绕新疆水利装备制造、能源通道建设成立研发制造及建设运营专业化公司,产业援疆的深度加深;2024年,继续围绕“新能源+”业态的发展布局,投资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锁边固沙工程,成为光伏产业与防沙治沙的融合发展的首创型、创新型项目。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中国铁建全景展示了国之重器、前沿技术、绿色低碳产业、城市深部地下空间探索方案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方向,全方位展示了融入新疆、建设新疆的最新成就。
探索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深挖新疆农业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价值、要效益,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数智大田规模化种植和现代智能设施农业,实现地区与企业的双向共赢。在巴州且末县投资建设了12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整合、水源治理、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当地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以投资建设兵团石河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通过精准农业控制技术的应用,引入无土栽培体系,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可追溯,打造了一座“智慧植物工厂”,推动番茄等高端果蔬从销售及育种育苗中获得稳定性收益。
03
以特色产业提升援疆质效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铁建在疆先后无偿投入帮扶资金上千万元,派出多批次援扶工作队和援疆干部,通过提升当地就业、服务特色农业、促进农文旅融合等方式,助力当地打造特色产业。
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助力提升社会就业。在推进六行采棉机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与新疆3所大学、1所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新疆农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高端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相关产品荣获中国好设计金奖,研发团队荣获第27届团中央“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此外,在每年棉花采收作业期间,得益于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带动当地农机操作手及辅助人员就业达3000人次以上,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达75%,累计为700余户农户进行超过13000亩的棉花免费采收服务,为新疆农机行业培养了上千名懂驾驶、懂维保的采棉机技能型人才。
发挥设计先行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国铁建所属单位连续12年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发挥规划先行作用,聚焦乡村重点领域,为伊吾县前山乡量身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设计推广“前山牧场”品牌,立足当地畜牧业优势,积极推进品种改良,为当地打造特色养殖种植、现代牧业示范基地。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投入引进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整村推进等12个项目,使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和村民幸福感提升实现了同频共振;设计打造特色旅游平台,依托民俗风情园、发展小集市,策划冬宰节、草原文化节、丰收节等活动,帮助农牧民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奶脂手工皂等文旅产品,有效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工装援疆”力度。2024年,中国铁建将工装援疆落实情况纳入对二级单位考核体系,提出坚持“三个原则”的要求确保一体推进,即新开工项目采购计划原则上要优先考虑“工装援疆”企业、各级总部机关工装采购计划原则上要优先考虑“工装援疆”企业、既有项目新增采购需求原则上要优先考虑“工装援疆”企业;并将“工装援疆”纳入年度消费帮扶考核,明确安排所属相关单位具体抓好承接落实,加大力度提升“工装援疆”力度,目前已完成全年“工装援疆”计划。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转自:企观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