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全国碳市场的碳定价功能已初步显现
“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我们目前已经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参与市场。”6月1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界面双碳峰会上表示。
全国碳市场在2021年7月正式启动,已成为全球覆盖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仅纳入2000多家发电企业,其他控排行业和非履约机构尚未进入。按照整体规划,除发电行业外,钢铁、石化等七个重点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
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到2.36亿吨,交易额近108亿元。
赖晓明称,全国碳市场的碳定价和促进减排的功能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还处于建设完善阶段,市场的碳资产规模还比较小,碳资产管理和融资还不成熟,碳金融工具还不够完备。
“我们需要在继续发展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同时,抓紧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优化碳金融工具,加强碳市场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协同,为引导跟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他表示。
赖晓明建议,在发展和完善碳交易二级市场的同时,稳步探索建立碳的一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按照国家控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探索开展有偿分配。
在他看来,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有效的碳价信号为市场主体进行投资收益预期、风险评估以及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市场形成清晰有效的碳价信号尤为重要。
赖晓明同时建议,在完善碳现货市场的同时,适时开展掉期、远期和期货等碳衍生品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为投资人提供价格预期。
他还就加强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衔接与协作提出建议称,目前,国内碳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产品服务多是示范性的,规模和范围都不大。
“进一步重视碳金融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强碳金融创新活力,使碳市场成为金融服务双碳的重要工具,金融成为促进企业碳减排的强大支撑。”赖晓明提及。
赖晓明还建议,要统一碳核算标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企业开展信息披露的动力和信心。另一方面,要配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执行细则,从而提升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