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风采 | 上海银行养老金融 用专注和专业助老乐享美好生活

http://ddx.gubit.cn  2023-07-20 17:15  上海银行(601229)公司分析

编者按: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城商行民营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工作各项部署,加大金融纾困支持力度,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增强经营发展韧性;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在原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城商行民营银行“深耕特色经营 建设美好金融——城商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人民群众对美好养老生活的新期盼日益增长,对新时期的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金融服务老龄工作做得“有新”又“走心”,一直是上海银行在高质量建设“精品银行”过程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以金融之本夯实服务,温情激活“银龄力量”

过去的天花板换成了新式透光材料、传统家具换成有更多兼顾适老服务功能和关爱细节的设施……随着养老客群的不断变化,上海银行网点也正在与时俱进。比如,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配备软座椅、老花镜、放大镜、血压仪等助老设备,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优化等,最大程度的提升银龄客户获取服务的便利度。同时,在每家基层网点都能承接周边街镇社区养老服务诉求的基础上,在全市悉心打造50家养老金融网点;每当养老金发放高峰日,养老大客流网点提前营业开启“服务早市”,主动缓解老年人排队长、在外等候等问题;对于那些腿脚不便、异地养老的老年客户,网点特别提供了贴心的上门服务、远程无障碍服务;沪语专线、敬老专线的电话服务,熟悉的乡音、贴心的对话第一时间拉近了与银龄客户的距离,更让服务之外多了份温度。

上海银行为满足老年客群使用存折来办理现金存取等业务的习惯,于业内首创存折取款机、首推大字版“美好生活”专属APP等,让服务因客户而改变。为引导帮助老年客群敢用、会用智能设备,从2007年起,上海银行就引入老年导银志愿者,以老人教老人的方式,帮助老人顺利学会使用自助机具、手机银行。至今,在上海银行网点依然能够看到200多位老年志愿者耐心服务的身影,这批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力量,带着老年客群从学会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始一步步进阶,让许多老年客户不惧数字时代的到来,开始享受丰富多彩的金融科技。服务延续至今,已惠及百万老年人。

专业化的硬件升级和有温度的服务背后,是上海银行金融适老化工作的日趋体系化和细致化。多年来,上海银行始终将服务好养老金客户作为银行的一项基本工作,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初步构建了拥有专属服务队伍、专门服务渠道和专业产品流程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也以有温度的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国内为老服务领域唯一并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两项国家级殊荣的金融机构,目前承担了上海160余万客户养老金代发,年代发量超过2400万笔。

以金融之专联动产业,普惠助力“稳享晚年”

养老是国之大计,金融是国之重器,发展养老金融是上海银行支持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打造养老金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普惠性,致力于成为市民点赞的养老金融服务专家。

一方面,为了满足老年人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上海银行从老年客群注重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特点出发,推出起存金额低、支取灵活、专属收益的养老客户专属储蓄类产品,引入具有养老特色的低风险基金、保险等产品,不断丰富产品货架,为老年客户财富积累提供更多选择渠道。另一方面,探索搭建为老生活便利服务圈,利用社会养老产业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围绕养老客户医、食、住、行等养老生活需求,精心甄选优质“银发合作伙伴”,搭建非金融的养老生活服务平台,为养老客户提供消费、美食、文娱、健康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以金融之能灌溉产业 合力共建“大城养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人民群众对美好养老生活的新期盼日益增长,上海银行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融入医疗、养老场景,探索智慧养老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等,以金融活水持续灌溉,聚众合力共建“大城养老”氛围。

一是依托专业优势,打造综合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将养老服务业、养老产业纳入授信支持类客户,建立信贷白名单,给予优惠利率,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根据场景创新服务。依据机构医保日常结算流水,量身定制了“医保e融资”专属在线融资产品,为养老服务、护理、医疗等机构提供线上申请、随借随还的便捷融资服务。

二是借助金融科技,提升创新养老服务支持能力。依托“上银智慧e疗”服务体系,服务上海市超150家公立医疗机构,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医疗服务”;同时,围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提供专属适老服务智慧终端、互联网医院平台配套金融服务,已支持普陀、虹口、长宁等各区民政局试点养老机构的服务上线运行。

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共建大城养老生态圈发展。依托养老产业金融“朋友圈”资源,上海银行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与保险、租赁、基金、证券等融合,打造金融工具和产业链、供应链、租赁链等生态平台,形成涵盖老年健康、养老地产、养老文化、适老出行等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2021年,与长宁区民政局共同发起设立全市首个区级老年认知障碍基金专项基金——“长寿康宁”专项基金,专项捐赠300万元,用于建设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将在2023年实现长宁区内街镇全覆盖;连续3年支持上海市民政局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打造养老护理员专属认同卡,营造养老服务队伍技能提升的社会氛围。

以金融之力赋能社会,助老乐享美好生活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我们当时都不会生成‘健康码’、也不会线上买菜叫车……生活真的非常不方便,感觉要被时代抛弃了一样。后来上海银行有个市民课堂,专门教我们怎么用手机查养老金、买菜叫车、生成各种码,学会了之后生活方便多了现在支付宝、微信、随申办都弄得来了,觉得自己好像都年轻了一样。”上海银行的“忠实”养老客户张阿姨略有激动地讲道。

事实上,为满足银龄群体喜欢实体服务渠道的习惯,像这样的市民课堂在上海银行的每家网点都有。网点不仅在环境布置上用心、用情,课程设置上也紧密围绕老年人金融知识盲点、日常生活需求等切身实际问题,设计30余门课程内容覆盖不同主题,方便老年居民有规律、有节奏地学。2020年11月市民课堂一经推出,众多老年客户纷纷点赞:“这样的课堂很有特色,贴合我们的需求,可以多举办一些”。

除了“请进来”的课堂,还有“走出去”的服务送到“家门口”。上海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布局优势,积极组织员工和党员志愿者“进社区、进机构、进家门”,深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养老院等老年人活动高频场所,设立“美好生活工作室”,发挥所长提供金融+非金融的延伸服务,打通社区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网点周边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填补政企资源空白和短板,助力打造具有区域为老服务特色的新模式,帮助老年人跟上信息时代步伐。截至目前,依托美好生活工作室载体,上海银行开展进社区活动已累计超2000余场,服务覆盖逾6万名老年居民,以实际行动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养老民生”的金融国企社会责任担当,助力人民群众乐享美好生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老、敬老、爱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全国参与养老金代发的先行者,对上海银行来说,养老金融服务,不仅仅是代发一笔养老金、办理一个养老业务,更是对老年群体的一份承诺,承载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程中从不敢懈怠,未来也必将砥砺前行,以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老龄事业,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大城养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