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业打造金融“国际范”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上海,银行业正带头先行先试,不断通过产品及服务迭代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助力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
近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办“上海银行业助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闻通气会,来自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银行的主要负责人畅谈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和布局。
高水平开放蹄疾步稳
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我国金融开放的枢纽门户,上海近年来积极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金融机构“首次”“首单”不断在沪涌现,跨境金融服务能级不断提升。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会长、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介绍,目前中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沪集聚,上海已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71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1/3。外资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均占内地总数一半左右,全球规模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已在沪开展业务。
为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浦发银行持续助力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持续配合外汇交易中心、上清所、中债登、上交所等机构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参与首批南向通、北向通交易。2023年,该行落地6项自贸区债券市场“首单”,为多家客户定制自贸区债券投资、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结算存款留存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方案,为上海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在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上海银行同样积极发展跨境业务,2024年以来已协助50余家企业完成跨境人民币便利化备案,交易量过百亿元,超过200家企业通过该行享受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在会上表示,截至6月末,上海银行已累计为多家企业搭建FT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近100个,助力企业集团实现多币种资金调度,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在做好内引外联、服务金融双向开放方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优势,与70余家国际多边组织、境外主权机构、商业银行等CIBM、QFI机构合作,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债券、股票、期货及大宗商品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王晓谈道,该分行已先后协助新开发银行发行多边机构单笔最大金额熊猫债与最大规模5年期熊猫债,并落地全球首单人民币玉兰债、首单欧元玉兰债。同时,该分行积极助推要素市场创新举措,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落地;助力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化业务拓展,达成欧洲航线指数期货首批交易;落地全国首笔金融要素市场跨境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
金融与科创双向赋能
上海既是金融改革“试验田”,也是科技创新密集区。发力科技金融,是上海银行业助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又一重要着力点。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涂宏在会上表示,自2021年起,该分行就设立了科技金融专班,围绕科技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成为交行系统内第一家科技金融专营机制试点单位。此外,该分行还设立22家科技特色支行,基本覆盖上海所有科创重点区域。成功推出“智慧知产贷”线上产品,上线3个月已为超650家科创小微企业提供超30亿元的信贷额度支持。自科技金融专班成立以来,该分行的科技金融贷款累计增长了534%。
“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是金融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银行自身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介绍,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双向赋能,该行重塑风险评价逻辑和风险收益平衡逻辑,专注长期与耐心资本,打造“鑫动能”战略性新兴客户培育计划,联合多方共建“鑫生态”,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陪伴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通过“1+1+13+N”专营架构,设立了上海市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培育一批特色支行及团队,覆盖全市科技金融承载区;与百余家孵化器合作,设立“鑫孵化”基地,全力培育服务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4年6月末,上海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1100亿元,超7500户。
同样将发展科技金融作为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抓手的还有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近年来,该分行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支持,推出更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政策和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今年初,该分行进一步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旗下全资子公司工银投资在上海设立纯股权投资科创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服务。
“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加快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新阶段。”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银行业将持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