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企业不断创新,上海银行业试水“股权”业务

查股网  2024-08-22 07:48  上海银行(601229)个股分析

摘要:研究“股权”,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在上海张江,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通过建设银行张江分行,成功申请了一笔“股权激励贷”,用于帮助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同样在上海临港上海银行也为一家科技芯片公司发放了逾2000万元的“员工持股融资”,实现激励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40多人。

随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不少科技企业开始计划将股权授予高管和核心员工,使其共享公司收益。但对于个人而言,认购股权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有人希望找银行贷款。

放在过去,这个业务并不好做。因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按规定一般不可以流入资本市场,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也属于这一范畴。好在,目前上海开始推动部分商业银行,在临港新片区和张江科学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变化由此开始。

“这一需求很普遍,尤其是B轮融资以后的科技公司需求不小,还有计划股改的公司。”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业务为科创企业高管以及核心员工提供了规范的员工持股融资通道,也相当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笔新资金,实现了资金+人才“双向奔赴”。

除了股权激励,上海银行业还在研究认股权贷款。

所谓认股权贷款,即企业在获得贷款时,按照贷款资金的规模给予银行及其合作机构一定比例的认股权,未来除了企业还本付息外,银行可以根据企业估值表现,选择是否通过行权获得投资收益,以此对冲银行贷款风险。

“这种业务适用于那些具有核心技术、高成长性的中早期科创企业,比如我们之前就为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这项服务。”建设银行张江分行行长黄勇解释。“可以说这是一种在暂缓稀释股权的前提下,非常适合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需要的股债联动金融产品。”

认股权业务的推广也得益于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的发展。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去年底开展的这一试点,过去单打独斗的银行可以抱团,甚至联合其他机构,在统一的平台上登记托管、转让交易。

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丁颖芳介绍,截至2024年8月,平台已成功落地24单认股权业务,融资金额已达7617万元,涉及的22家标的企业均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数据科技、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优质科创企业。其中,75%的标的企业已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企业等资质认定,平均拥有专利数量达22项。

记者在平台网站上看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积极参与其中,探索形成了“银行+认股权”“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等多种业务模式,为上海中小科创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路径。

下一步,上海银行业在“股权”领域还有新文章可做。据透露,沪上一些银行已经着手为参股型并购贷款业务做准备。去年底,上海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及,研究开展参股型并购贷款创新试点。对于亟待发展的中国并购市场而言,上海的这一创新无疑会是一项巨大的助力。

这类涉及“股权”的业务,银行过去并不熟悉,一来有监管限制,二来怕风险过大。但随着科技创新重要性的逐步提升,不管出于全国经济大局考虑,还是银行自身发展着想,研究“股权”,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尽管这些业务规模还不算大,或者尚未落地,但着实体现了上海银行业思维的转变。多家沪上银行表示,现在业务视角已不再局限于“看过去”的抵押物,而开始转向“看未来”。

这样的思维转变,对于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