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百年愿景悬了?2025上半年营收跌出长三角前三
如果说营收净利的承压是“表象”,那么资产扩张的停滞则是上海银行发展困局的“内核”。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在长三角城商行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上海银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双掉队”危机。继一季度总资产被宁波银行挤出前三后,上半年营收又被南京银行超越,长三角城商行排名跌至第四。这家曾以“上海”地域优势为傲的城商行,如今在资产扩张、盈利效率上全面落后于头部同行,即便新董事长履新带来新愿景,其能否打破增长困局、重启发展正循环,仍存诸多悬念。
01
核心指标全面落后
2025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交出的成绩单尽显颓势。营收273.44亿元、同比增长4.18%的表面增长下,隐藏着竞争地位的急剧下滑——在长三角5家头部城商行中,其营收被南京银行(284.8亿元)反超,从此前的第三降至第四,仅高于杭州银行。更值得警惕的是盈利效率的低迷,尽管132.3亿元的净利润仍能维持长三角第三,但2.02%的同比增速在头部同行中垫底,其余4家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均突破8%,差距悬殊。
拆解业务结构可见,上海银行的盈利短板已渗透至核心板块。作为营收主力的利息净收入,上半年仅实现164.53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乏力。净息差虽以1.15%维持,但较去年下降2个基点,若不是负债端成本略有改善,息差压力或进一步扩大。从资产端看,贷款总额1.44万亿元、较去年末仅增2.22%的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个人贷款规模不增反降5.89%,零售业务“拖后腿”现象明显;即便公司贷款实现1.87%的增长,也主要依赖制造业领域125.7亿元的增量投放,业务结构单一问题凸显。
非利息收入板块同样喜忧参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6亿元、同比减少5.96%,信用承诺、托管、银行卡等核心中间业务收入集体下滑,仅靠财富管理规模增长带动代理业务收入微增8.69%,难以扭转颓势。尽管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凭借投资收益增长实现12.05%的同比提升,但这种依赖市场利率波动的“靠天吃饭”模式,显然无法成为长期盈利支撑。
02
资产扩张陷停滞
如果说营收净利的承压是“表象”,那么资产扩张的停滞则是上海银行发展困局的“内核”。2025年上半年末,其总资产规模3.29万亿元,同比增速仅2.18%,这一数字在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中堪称“垫底”——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同期总资产增速分别高达26.99%、14.39%、16.86%、12.63%,均保持双位数增长。事实上,早在一季度末,上海银行总资产就已被宁波银行超越,失去了长三角城商行“前三”的席位,如今增速持续低迷,与头部阵营的差距正不断拉大。
资产扩张乏力直接拖累了盈利效率。上半年,上海银行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5%,在长三角5家头部城商行中排名末位,而其余4家银行该指标普遍在7%以上。浙商证券研报指出,上海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偏低,一方面源于上海本地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定价处于“洼地”,息差空间被持续挤压;另一方面,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过高,拉低了整体生息资产收益率,双重因素导致盈利效率难以提升。
更矛盾的是,上海银行虽手握“高资本充足率”这张牌,却未能转化为资产扩张的动力。截至上半年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10.78%,在长三角5家头部城商行中排名第一,且有近200亿元可转债存续可补充资本。但现实是,高资本充足率并未带来相应的资产扩张——可转债转股溢价率居高不下,投资者转股意愿低迷,若股价无法实现有效上行,资本补充的“活水”难以流入;即便资本充足,上海银行也未找到合适的资产投放方向,导致资本闲置,无法形成“资本补充-资产扩张-效益提升”的正循环。
03
百年愿景难破现实枷锁
2025年,顾建忠出任上海银行新董事长,为这家陷入困局的银行带来了新期待。履新后,顾建忠提出锚定科创、绿色、普惠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深化人才组织、产品创新、客户服务、渠道四大体系建设,并立下“打造基业长青百年老店”的愿景。但从当前经营数据来看,新战略尚未显现成效,上海银行面临的现实挑战远超预期。
从外部环境看,上海银行的“地域优势”正逐渐褪色。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城商行,其曾依托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红利快速发展,但如今在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同行的激烈竞争下,上海本地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贷款定价话语权丧失,不得不面临“主场作战却节节败退”的尴尬局面。同时,长三角城商行普遍加快区域布局,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早已突破本地市场限制,而上海银行虽搭建了覆盖长三角、京津、粤港澳的区域网络,但前期布局的网点产能尚未释放,未能形成新的增长极。
从内部治理看,上海银行的业务转型仍需时间。过去几年,该行持续加大不良风险处置力度,将不良率从高点降至1.18%,资产质量趋于稳定,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资产扩张速度。如今,即便资产质量改善,其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上的短板仍未补齐——个人贷款规模下滑、手续费收入下降,反映出业务结构转型滞后,难以适应银行业“轻型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人才储备、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也制约了其在科创、绿色等新兴领域的竞争力,新战略落地面临“无兵可用、无产品可推”的困境。
对于上海银行而言,2025年是破局的关键之年,但从上半年表现来看,“掉队”的趋势仍在延续。营收失位、资产停滞、盈利低效的三重压力下,新董事长顾建忠提出的“百年愿景”显得任重道远。若不能尽快找到资产扩张的突破口,提升盈利效率,补齐业务短板,上海银行恐将在长三角城商行的竞争中进一步落后,“百年老店”的梦想也将沦为空谈。未来,这家银行能否解除增长枷锁,重启发展正循环,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