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做大做强县域主体业务 推动“三农”县域业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杨怡明
8月29日,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农业银行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推动服务乡村振兴领兵银行建设提质增效。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8.35万亿元,较年初新增1.02万亿元,增速13.9%。涉农贷款余额6.43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980亿元,增速16.2%,高于全行贷款增速5.9个百分点。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方面,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农业银行全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24亿元,较年初新增946亿元,增速53.3%;种业领域贷款余额471亿元,较年初新增189亿元,增速66.9%。
推动“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
农业银行副行长刘洪在发布会上表示,农行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紧抓农村消费升级、乡村建设等历史性机遇,着力提升县域领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三农”业务可持续发展。
针对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情况,刘洪谈了“三个万亿元”。
“第一个万亿元”是,今年上半年县域贷款增加1万亿元,余额突破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9%,高于全行3.65个百分点,县域贷款在全行占比38.3%,比上年末提升1.2个百分点,表明县域业务发展潜力持续释放。
“第二个万亿元”是,农户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13亿元,增长33.5%,高于全行23.2个百分点;服务农户达到588万户。其中,富民贷余额达到272亿元,较年初增加156亿元,增速达到134%,高于全行124个百分点,惠及近30万农户。
“第三个万亿元”是,在县域地区为老百姓提供各类金融产品,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其中,县域存款较年初新增1.2万亿元,余额达12万亿元。
谈及下阶段计划,刘洪表示,农行始终把增加县域农村金融供给放在第一位,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主体业务,不断推动“三农”县域业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更多“三农”拳头产品。目前农行拥有273项“三农”专属产品,有效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接下来一方面持续加强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拳头产品,推动“农担贷”等产品达千亿元级,进一步做优国家储备林贷款、纯线上“惠农网贷”等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县域客户的融资新需求,不断开发、优化、完善“三农”信贷产品体系。
二是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在总结运用“央企兴村贷”“联企兴村贷”等模式基础上,探索多方联动协同支农的服务模式。
“一方面,与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紧密合作,联合探索综合化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拓展一批农村优质客户。另一方面,将全面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年内力争建成1万个信用村,助力改善县域的信用环境。”刘洪说。
三是加快“三农”场景建设。目前,数字乡村云平台入驻各类客户9.68万个,在2061个县(区)实际开展业务。未来,农行将进一步做好数字乡村云平台建设,迭代更新“三资”管理、智慧畜牧、e推客、农业生产托管等一批现有涉农特色金融场景,还将研发“党建+信用村”、县域医共体等新的金融服务场景。
全力推进“三农普惠”战略
近年来,农行全力推进“三农普惠”战略,将县域作为全行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区域和主要阵地,充分发挥自身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的优势,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表示,截至6月末,农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中,县域普惠贷款余额2.0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741亿元,总量占比62%,增量占比63%。
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刘加旺谈到,一方面,农行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普惠小微企业实施多维度、多场景精准画像,不断丰富信用类、抵质押类、产业链类三大数字化产品线,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同时,持续完善线上小微客户专属服务平台“惠农e贷”功能,提供开户预约、信用评测、贷款办理等“一站式、多产品、全天候”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农行充分发挥自身横跨城乡、点多面广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网点经营,不断强化全行2.2万余家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并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客户资源禀赋和机构管理能力,打造近300家覆盖科创、绿色、供应链、制造业等领域的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1.01万家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类网点,为普惠小微群体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付万军透露,农行及时调整县域信贷投放策略和目标,将全年县域贷款投放计划上调3800亿元,同时加大乡村振兴农户贷款领域的支持力度,将全年增量目标上调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