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发挥大行责任和优势 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金融力量
本报记者 杨洁
近日,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详解该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于未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能的思考。
谈及过去十年的稳健前行,张旭光表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农业银行坚持发挥大行责任和自身优势,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金融力量。2013年以来,农业银行累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项目、贸易融资、中资企业设备出口等提供信用支持超过1万亿美元。”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农业银行围绕完善支持机制、丰富产品服务、搭建金融合作平台等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
“农业银行以农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经贸合作等作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先后出台加强境内外联动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等系列支持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机制。同时,持续建立完善‘走出去’产品体系,打造了‘农银跨境+’产品品牌,推出7大类80余种产品,满足企业各类‘走出去’融资融信需求。此外,2017年参与发起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加强与亚洲金融同业交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张旭光表示。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对接领域之一。农业银行坚守“三农”定位,在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助力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高效协同的国际绿色金融生态,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前三季度,农业银行为企业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国际结算服务超840亿美元,发放国际贸易融资超600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40%。”张旭光表示,下一步,农业银行将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充分发挥服务“三农”专业优势,加力服务“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择优介入“一带一路”装备出口、基础设施建设、境外工程承包、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项目,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设备等绿色产业“走出去”。
回顾十年,落地生根,硕果累累;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张旭光表示,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采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提供因地制宜的金融支持。此外,目前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中,中国金融机构参与较多,国际性金融机构参与仍有提升空间。从融资模式来看,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占比较高,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今后可进一步探索健全以多元化主体参与、多层次融资体系为特征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是一道必答题。
张旭光认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配合提升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效能:一是紧跟优质企业“走出去”,推动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提升自身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二是持续深化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开发性机构合作,依托代理行网络,共同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在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指导下,积极参与规则与标准制定,推动中国规则、规制、标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