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中国平安护航企业“走出去”
本报记者 陈晶晶 深圳报道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中国保险业围绕相关风险特征、风险保障需求积极研究,不断丰富金融保险产品,加强多方合作,拓展区域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着力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支持和保险保障。
中国平安(601318.SH)副总经理付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能力,为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和中方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全面的保险保障和医疗、安全服务支持。
“在保险保障服务方面,过去十年,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已累计为1573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超1.28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覆盖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沙特阿拉伯、老挝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付欣表示。
精准把握“一带一路”项目特征
保险为“一带一路”跨境合作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与服务,其中就包括基础设施风险管理。
由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开发的“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于2015年10月正式进行建工期保险招标,该项目保额为12.8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和“一带一路”首个大型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也是首个被写入中巴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的水电投资项目。
付欣介绍称,作为首席承保方,平安产险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模型,为该项目提供了涵盖财产一切险及项下营业中断险、机器损坏险、公众责任险等一揽子保险保障。不仅如此,平安产险组织工程专家的查勘团队,前往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风勘考察,并提供了风险改善建议。2017年7月,平安产险还派驻专业服务团队开始在卡洛特项目开展了全年365天、7×24小时的驻点服务工作,提供包括驻点风险监理、安全生产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为整体项目正常运行保驾护航。至项目完工时,平安服务团队在现场驻点时间超过五年。
需要注意的是,付欣认为,与承保国内项目相比,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保障,需要重视海外风险,除了工艺风险、管理风险,还要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巨灾风险、法律风险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境外服务能力,包括承保服务、理赔服务和风险管理等。
“以卡洛特水电站为例,保险公司需要关注环评审批(环境评估审批)、施工管理以及巨灾应对等问题,全面评估项目的风险点,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障方案。”付欣说。
此外,平安产险参与承保的“一带一路”典型项目还包括中缅天然气管道、卡洛特水电站建筑工程、安哥拉凯凯水电站、沙特NEOM新城、中石化马来西亚RAPID炼化厂、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巴基斯坦巴沙大坝等。
搭建跨境保险服务生态
在当前逆全球化国际趋势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国际背景下,再加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护航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保险保障重要内容之一。
付欣介绍称,平安产险创新推出了“整合式”境外人员风险解决方案——“平安24”,保障覆盖境外人员所面临的意外、疾病、安全等三大主要风险,保险责任包含意外伤害、伤残、急性病/传染病身故、意外及疾病医疗费用损失补偿、商旅出行不便等。
“我们开发了‘1+N’的创新模式。‘平安24’整合了境外中资企业所需的‘保险保障’‘专业医疗服务’‘专业安全救援’,即1份‘平安24’的保险合同,‘N’(若干)项围绕海外人员医疗、安全风险的出行前准备、出行中防控和出险后救援的专业服务,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平安24’可承保全球地区,包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服务。”
目前,平安产险建立了国际化、专业化的跨境保险生态,包括搭建超200家海外出单网络,覆盖140个“一带一路”国家,可为客户提供出单、咨询服务;建立海外客户服务体系,提供保险制定、承保服务、理赔服务、增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球有242家代理公司48小时内可到现场服务。截至今年6月30日,平安产险已与国际安全救援顾问——化险集团以及全球近100万个医疗服务供应商建立合作,为“一带一路”及全球共132个国家近3000个中资企业客户提供超3500亿元的风险保障,覆盖人群近37万人。
(编辑: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