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绿色动力船舶定单量居全国前列

查股网  2025-07-15 16:56  绿色动力(601330)个股分析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暑热难耐,乘船玩水,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在湖北省阳新县仙岛湖,40艘电动力新能源船舶让游客在无废无噪、宽敞明亮的船舱里尽情地畅游仙岛湖美景;在水电新城的宜昌市,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长江三峡1”号游轮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亲身领略“高峡出平湖”的雄奇壮阔美景和“水涨船高”的新奇过坝体验……

这是湖北省大力推进绿色动力船舶、守护碧水的直接体现。

绿色智能动力船舶成效明显

近年来,湖北省抢抓“绿色长江”建设机遇,加快突破绿色动力关键技术,提升智能船舶产业水平。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以构建现代化船舶产业体系为着力点,成立国内首个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湖北绿色智能船舶创新技术中心,加大电化、气化、氢化长江建设力度,在“长江大保护”中先行先试,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动力船舶的推广应用,湖北绿色动力船舶定单量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省在建绿色动力船舶233艘,占全国总数的33%。运营绿色动力船舶145艘,位居长江流域第一位;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 1”、全国首艘氢能源船“三峡氢舟1号”、全国首艘内河大型甲醇动力滚装船“三峡三通 1301”、全国首艘长江支线换电电池动力集散两用示范船“华航新能 1”、长江首艘新一代130米纯LNG动力川江标准散货船“长航货运 002”下水运营;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建成运行;鄂州三江港、宜昌稀归港2座LNG加注站建成运营;长江干线“江陵一武穴”充换电一体化项目5座船舶充换电站加快建设,为推动“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注入新动能。

面对传统燃油船舶带来的油污、废水、噪音污染,阳新县港航海事人率先“破题”:2022年3月,启动客渡船“油改电”工程——一边向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争取新能源项目补助,一边筹措资金,以“进一退一”“进一退多”原则推进船舶更新。这一步,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守护一湖碧水”的庄严承诺。

政策支持是保障。湖北省政府与工信部签署国内唯一的绿色动力船舶部省合作备忘录,联合福建、安徽等地发起《“六省一市”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打造全国内河绿色动力船舶示范省份;制定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印发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16条措施;推动设立长江绿水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编制全国首个航运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内河船舶应用绿色能源碳减排方法学》,助力打造立足湖北、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的绿色智能航运产业。

绿色船舶制造迎来春天

在“两新”政策加持下,新能源船舶建造迎来了春天。在位于黄冈的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40多艘万吨级LNG船舶正在加紧建造,部分船舶已初具雏形,预计年底前可以全部交付。

湖北合创重工江船事业部总经理顾江鹰说:“按照传统模式我们1年生产两批,那么我们采取分段建造,现在一年每个船台能达到6批、保底5批。”

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公司的智能车间里,激光切割机正根据电脑模型精准切割钢板,几分钟就能完成各种形状的构件,编号后再像“拼积木”一样,把一个个构件总装成型,这样不仅快,而且更省物料。

顾江鹰说:“我们现在整个的钢板套料利用率达到98%,按1万吨的船舶来看,单条船为船东节省200万元钢板成本。”

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出台后,企业定单激增,合创重工抢抓机遇,提档升级造船平台。目前,公司11个船台、2个船坞可同时建造80艘新能源船,年产能突破300艘。

“十四五”以来,湖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加速推进“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成效显著。以宜昌船舶工业园为例,今年已接到造船定单114艘,其中新能源船舶100艘,同比增长近四成。

7月1日,枝江市七星台镇船舶工业园迎来重要时刻。由湖北东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LNG新能源船舶“景鹏1009”顺利吉水。这艘标志着枝江船舶工业绿色转型新成果的集散两用船,是湖北东船重工今年下水的第4艘船舶,也是下半年迎来的“开门红”。

“景鹏1009”轮设计先进,规模瞩目。船舶总长129.97米,型宽16.26米,型深(船体高度)7.2米。作为集散两用船,“景鹏1009”兼具集装箱与散货运输能力,设计灵活高效。该船动力系统采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主要燃料,相比传统燃料船舶,可显著降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对守护长江流域碧水蓝天具有积极意义,充分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对航运业绿色转型的要求。

湖北东船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红生说:“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上看,‘景鹏1009’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下半年还有十来艘类似船舶要下水。”

截至目前,枝江船舶工业园新能源船舶订单突破114艘,总额超50亿元,涵盖纯电动、LNG动力、甲醇燃料等全技术路线,订单已排期至2026年三季度。

据悉,枝江共有船舶修造企业20家,船舶设计企业8家,拥有各类船台72个,年造船能力150余艘,产能130万载重吨,产值规模达40亿元。目前,20家船舶修造企业新接订单157艘,手持订单130艘,完工32艘。

近年来,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全国首艘130型甲醇柴油双燃料集散两用船、长江流域首艘纯电动多功能环保船“长净新能1”号等相继在宜昌船舶工业园建成下水。受《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等国家政策刺激,宜昌船舶企业订单爆发式增长,其中87%以上为新能源船舶订单。

湖北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处负责人冯红武说,“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位居全国第一,运营绿色动力船舶145艘,位居长江流域第一位,不仅为长江黄金水道增添了绿色新运力,也为湖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