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2025年中报:经营业绩全面回暖,双轮驱动显成效,高质量发展可期
(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兴业证券在资本市场整体回暖、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的宏观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与增长动能。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04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达1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2%,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8.14亿元,环比增长57.6%,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2.31%,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年化ROE更是达到4.6%,较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修复,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当前股价对应市净率(PB)约为1.0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具备显著的安全边际和上行潜力。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分析与未来增长前景的积极判断,多家研究机构纷纷上调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充分彰显市场对兴业证券经营成果的认可与信心。
兴业证券此次业绩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经纪业务的量价齐升与自营业务的显著反弹,二者形成“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成为公司整体业绩改善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纪业务实现净收入12.42亿元,同比增长34.2%,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3.0%。这一增长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场日均股票基金成交额高达1.57万亿元,同比激增63.3%,市场情绪回暖带动交易量能持续释放。在此背景下,兴业证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股基交易额实现4.84万亿元,同比增长64%,测算市占率提升至1.28%-1.32%区间,较去年同期小幅提升1至3个基点(bps),市场份额稳中有进。尽管行业佣金率整体呈下行趋势,公司平均佣金率由0.026%微降至0.022%,但凭借交易规模的快速扩张,仍实现了经纪业务收入的高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在财富管理转型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投顾签约客户数量及签约资产规模均实现显著增长,投顾队伍转型工作持续推进,有效户客群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这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客户基础和服务能力上的持续优化,也标志着其“财富管理与机构服务双轮联动”战略正逐步落地生根,为经纪业务从通道型向服务型、价值型转变提供了坚实支撑。
自营业务方面,兴业证券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成为本次业绩增长的另一大亮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7.6亿元,同比增长50.2%;若包含汇兑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后投资净收益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1.6%。单二季度投资收益高达11.5亿元,环比增长89%,展现出强劲的环比改善趋势。这一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低基数背景下,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资产配置的主动优化。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结构,将“tpl股票”规模由年初的88.3亿元下降至39.9亿元,同时大幅增加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规模较年初增长77.2%至117.99亿元。这一系列操作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波动中积极调仓、把握结构性机会的能力显著增强。2025年上半年,公司年化自营投资收益率达到4.0%,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2.7%和今年一季度的2.7%,投资能力见底回升的信号明确。尽管期末自营投资金融资产规模与年初基本持平,约887亿元,但资产质量和收益效率明显提升。在权益市场逐步修复的背景下,公司自营投资弹性较大,有望继续为整体业绩贡献可观增量。
除经纪与自营业务外,公司资金类业务也呈现出全面回暖的良好态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38.1%。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的增加以及应付债券利息支出的减少,反映出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化成效。融资融券业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在309.75亿至328亿元区间,虽较年初小幅下降2%-3%,但市场份额稳定在1.7%-1.77%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有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同比仍增长23%,表明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业务已实现稳健恢复。随着市场信心的进一步修复,两融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利息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在整体业绩向好的同时,也需客观审视部分业务线所面临的挑战。投行业务在报告期内承压明显,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收入2.19亿至2.2亿元,同比下降约16.6%。受IPO发行节奏放缓及再融资政策收紧影响,股权承销业务遭遇较大压力。上半年公司仅完成2单再融资项目,无IPO项目落地,股权主承销规模同比大幅下滑67.3%至4.8亿元,行业排名下滑至第42位。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在股权融资领域的竞争力有待加强,项目储备和承揽能力面临考验。然而,公司在债券承销领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专业优势。期内债券主承销规模达843亿至844亿元,同比增长12.6%-17.8%,承销只数同比增长20%,行业排名稳居第18位。其中,公司债、金融债、ABS等品种均实现较好表现,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公司IPO储备项目达3家,位列行业第19位,其中科创板1家、北交所2家,项目储备充足,为未来业务修复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政策环境改善,投行业务有望迎来拐点。
资管业务整体表现承压,但结构性亮点突出,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资管净收入0.7亿至0.8亿元,同比微降1.7%-2%。然而,资产管理规模(AUM)实现逆势增长,期末兴证资管AUM达1135亿元,较年初增长12%-12.4%,创下近五年新高,规模扩张势头良好。更为关键的是,公司控股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的表现堪称行业典范。2025年上半年,兴证全球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净利润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18%;管理规模较年初增长8%至7034亿元。其中,非货币类公募基金AUM达2894亿元,偏股型基金AUM为1335亿元。公司在公募FOF和养老基金领域优势显著,FOF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养老基金份额规模位列行业前三,品牌效应和长期投资能力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公司海外业务持续发力,实现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17.94%,成为新的增长极,展现出公司在全球化布局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上的持续进步。
基于对2025年上半年经营成果的全面分析,以及对下半年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执行的积极展望,市场普遍上调了对兴业证券的盈利预测。多家机构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2亿元、35.21亿元和38.39亿元,同比增长52%、7%和9%,显著高于此前预测的25.99亿、29.90亿、33.62亿元。对应2025-2027年PB分别为0.97倍、0.92倍和0.88倍,估值水平仍具吸引力。公司当前ROE为2.31%,虽较行业领先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但已呈现明确的回升趋势。随着降本增效措施的持续推进、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财富管理转型的深化,公司ROE有望进一步提升至合理水平。此外,公司核心管理层的稳定与战略方向的清晰,也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信心。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需关注潜在风险。首先是市场波动风险,证券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表现高度相关,若权益市场出现大幅回调,将直接影响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其次是政策风险,监管政策的变化,如IPO节奏、交易制度调整等,可能对投行业务和整体经营环境产生不确定性。最后是机构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尽管财富管理转型取得进展,但机构客户拓展、海外业务扩张等仍面临激烈竞争,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兴业证券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经营业绩全面回暖,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经纪与自营业务双轮驱动成效显著,财富管理与大资管优势稳固,海外布局初见成效。尽管投行业务短期承压,但债券业务稳健、项目储备充足,具备反弹潜力。公司战略清晰,管理优化持续推进,ROE回升趋势明确。在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叠加市场回暖预期,兴业证券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和长期投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