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中国中铁:“半条被子”暖民心 “四定六靠” 促振兴
一、简介
2022年,中国中铁加大对汝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1500万元帮扶资金,按照“办点、连线、扩面、成景”的工作思路,经自主申请、公开答辩、现场考察、集体研究等程序,在全县遴选出外沙村、上河村、磨刀村、隆兴村、龙内村、热水村、东山村、杉树园村等8个村作为整村推进示范村,给予每个村150万元的资金支持,重点抓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规范建房、乡风文明等方面建设。
中国中铁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了“四定六靠”模式,即项目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管、好不好都由群众定,推进靠党建引领、管理靠村规民约、建设靠投工投劳、材料靠就地取材、投入靠项目支持、持续靠产业支撑,小资本撬动大投资,群众内生动力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好,成为汝城乡村振兴新模式,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点赞。
二、工作与成效
(一)项目建什么,由群众决定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调研分析、日访夜谈、问计于民,“建什么”由过去政府“说了算”变为现在群众自己定,实现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产业政策、生态环境“三合”。
第一,与红色文化耦合。汝城是一片红色热土,中央红军长征途径汝城,留下了“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一张布告跟党走”“一句口号跟我上”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立足“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党员向心力,让群众自愿跟着党组织走,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第二,与产业发展结合。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的主抓手、主动力,顺应群众期待,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有机融合,让老百姓吃上香喷喷的“产业饭”“旅游饭”。“半条被子”故事主人翁徐解秀老人孙子朱小红不仅种植了奈李、黄桃等水果,还开起了土菜馆,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他经常说“过去三位女红军送给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
第三,与生态环境契合。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之所忧,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针对老百姓反映的垃圾处理、危旧房、空心村等改造问题,大力实施村组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水渠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短板不断补齐。东山村虎形组徐满才看到组里路硬化了,运输方便了,环境变美了,主动承包土地80余亩种植水晶梨,一年多增收20余万元。
(二)项目怎么建,让群众确定
民心是最大的社会资本。弘扬“半条被子”精神,终坚持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创新“四出”办法,项目建设由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变为现在的群众共同参与。
图片一:马桥镇外沙村通过日访夜谈发动百姓参与乡村建设
其一,政府出料。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划定公共区域和个人区域建设,由乡镇乡村振兴办会同村民理事会、村民实地开展面积测量,计算用料,乡政府统一采购,供应商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配送材料。采取政府统一采购、公共区域集体负担、超出区域个人自付的方式,公共建设区域材料费和个人建设区域面积在50㎡以内的材料费由村级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结算,个人建设区域超过50㎡的,以30元/㎡标准由农户自付,既节约了资金,又保证了材料的质量。
其二,群众出力。乡村党员干部主动宣传项目政策,解答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消除思想顾虑,本地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房,带动群众主动拆旧,有的项目占用了老百姓土地,他们也不要求补偿,积极动手改变村容村貌,焕发出干群携手同心干的大合力,涌现出村民黄丙旺、黄品千、赖艳华自发到项目工地送茶送点心等感人场景。村民周大权说:“共产党好,项目建得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外沙村农户主动把旧房子拆了空出来的土地支持村里统一规划,热水村40余户村民把拆除的3000多平方米危旧房屋腾出的土地无偿捐赠给村集体。
图片二:热水镇热水村百姓庄严的按下了红手印
其三,村民出工。为破解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中劳力不足、资金不足的困境,村民理事会明确以投工投劳的形式建设,约定18岁以上的劳动力投工,因事不能参与的,按每工时50元请人代工,个人建设区域50㎡内的巷道硬化由自己实施建设。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本村在外公职人员主动回村投工投劳,有的老百姓还踊跃捐款捐物、捐花捐树。磨刀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原被工程老板视为造价低于150万元就做不了,而在村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下,仅用46万元就完工了。
图片三:濠头乡上河村老百姓投工投劳建设的护坡
其四,村贤出资。依托微信群、QQ群、“夜谈会”等平台,加强联络宣传,引导村贤发挥自身在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家乡建设,激活村贤“细胞”。磨刀村发动村贤筹集捐款20万元,村民朱伟等人把自己的机械设备,无偿投入项目建设,原本计划用时40余日、投资10万元的广场铺设,实际只用了20余日、投资8万元就高质高效完成。隆兴村发动村内经济能人、党员组长、企业代表自愿捐款40余万元用于示范点建设,龙内村、热水村、杉树园村发动村贤捐款10余万元。
(三)项目如何管,与群众商定
坚持村民自治与项目实施双同步原则,“如何管”由过去的只建不管变为现在的共建共管。
一是流程管建设。实行“四自两会三公开”模式,印发《汝城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操作流程》,村委会成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微小项目由村民理事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兴建,自己建、自己管,既省钱又保证质量,使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百姓放心。
二是清单管乡风。在示范村推广积分管理,从遵纪守法、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子女教育、移风易俗等五个方面对村民进行考核,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资,让村规民约成为了管人管事的“硬制度”,群众以高分为荣、以扣分为耻,多攒分、防扣分,成为村民的日常习惯。
三是“六会”组织管治理。由村党支部牵头,发挥好涵盖了四分之一村民的村委会、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协会、互助会、卫生协会等“六会”自治组织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夜谈会、民主协商会等方式,合力推进项目规划建设、道德礼仪督促、邻里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红白喜事治理、爱卫保洁管理等事务,引导村民当家做主、自己的村庄自己管,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得到极大提升,得到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四)项目好不好,找群众评定
项目完成后,以“六靠”为标准,以群众评价为标尺,确保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让群众更满意。
其一,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与村民结对认亲,开展连片包户活动,常态化进行“日访夜谈”和“大包干、大走访、大问计、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白天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做服务,晚上在村村组组召开“板凳会”“夜谈会”,对村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事项同声共气,共商共谋。
其二,管理靠村规民约。各村结合村情制定了村规民约,通过“村支两委”提前入户走访,把村民集中反映、普遍认可的规范建房、畜禽圈养、卫生评比等法律法规不好管的事情作为主体框架制定村规民约,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会后正式颁发。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负责引导和监督村民遵守村规民约。
其三,建设靠投工投劳。充分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家家户户齐动手,主动参与到巷道硬化、污水沟建设、村内果园建设等工作中,既加快了巷道硬化、厕所改造等工程进度,也提升了村民满意度。
其四,材料靠就地取材。村民们用山上竹子做成菜地篱笆、用河里鹅卵石铺设巷道、用旧房青砖硬化主干道路,因地制宜美化房前屋后,打造菜园果园,建设围栏巷道,又将废弃的破瓦旧砖、破坛旧罐等嵌入村墙村景,让每一块田都成为“一个景”,每一面墙都成为“一幅画”,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图片四:泉水镇杉树园村建设后的美景
其五,投入靠项目支持。积极向上争资立项,整合土地增减挂钩、厕所革命、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所有投入从项目资金中解决。
其六,持续靠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辟“电商+合作社+农户”通道,远隔千里的“北上广”变成“次日达”,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实现企业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民收入增加“三赢”。东山村明兴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0多亩,带动农户158户、486人,灵活用工1600余个。引进兴盛优选打造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流转178户农户土地,每天就近安排务工人员100人以上,吸纳村民资金入股215万元,2021年7月以来,带动销售全县奈李、辣椒、茄子、生姜等农产品900余万元,沙洲一年一度的9月“奈李节”,2022年仅一天就签单200万斤。水果流通大户朱向勇感慨万千:“如今,全县每年70%以上的鲜果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村里的水果还挂在树上就被合作社和电商老板订购了。”同时,东山村新建冷冻库储藏果蔬,价格低时将农产品储藏起来,价格高时再卖出去,既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去年仅这一项就让群众增收8000多万元。
图片五:大坪镇油菜花基地
三、总结与展望
中国中铁从2022年开始工作重心向乡村转移,工作目标向百姓靠拢,工作资金向基层倾斜,投入1500万元进行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一是乡村建设要坚持农民为主、政府为辅。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实现百姓的愿望为出发点,拉近干群关系为目的,注重调动农民的激情,让他们从看戏转变为唱戏,切忌大包大揽,以政府视角来开展工作。二是乡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特点,每个村庄有每个村庄的需求,不能一味地统一规划、一刀切,要结合村庄的历史、文化、产业、地域环境,乃至于宗族情况等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才能真正得到百姓拥护。三是乡村建设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建设的前提条件必须要科学做好规划,多方征求自然组、村,不同年龄、不同姓氏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所在村庄的优势进行产业谋划,规划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又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
通过一年的建设和实践,汝城乡村更美了,产业更旺了,百姓更富了,干群关系更好了。下一步,中国中铁将继续聚焦乡村建设,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资金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中国中铁投入资金支持汝城县提质建设环沙洲红色农旅、大坪绿色农业、土桥城乡融合等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带动20个村共同发展。今后,将继续更紧密地贴近汝城实际,加大力度支持汝城发展。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