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苏州分行: 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转自:新华财经
为扛起国有大行的担当,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全力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
聚焦创新转型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苏州工行不断创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让金融活水畅流科技创新领域。
光格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光纤传感网络与资产数字化运维管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专精特新企业。苏州工行通过深入开展集成电路行业研究,形成了相关行业客户画像,精准对接,从而前置业务尽调、授信规划流程,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苏州工行在长期服务苏州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时发现,客户母公司位于宁波,存在行内跨域信贷合作关系,于是积极对接宁波工行,共同协作,成功为企业审批发放流动资金授信超1亿元,更通过“工银e信”产品,带动其下游客户的金融服务便利化,加强电机铁芯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数字化服务与产业延链深度融合。保障范斯特机械研发生产资金的同时,苏州工行还未雨绸缪地提供发展期供应链财务优化,让企业可以专注于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让科创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金融活水持续地灌溉滋养。苏州工行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部署推进“价值投行”转型,强化与集团子公司的常态化、机制化、系统化对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今年,200亿元工银苏创投产业集群基金成功落地,将带动超过1000 亿元科创贷款投放;苏州工行与元禾控股集团、昆山国科创投等10家投资机构达成总金额近8亿元的投贷联动合作。
当前,苏州正在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与城市同频共振,苏州工行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苏州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和25个细分领域,开展产业集群审贷模式创新,建立前中后台共同参与的细分行业研究机制,依托产业链图谱、集群融资模式,做大产业创新集群链式服务。同时,该行创新推出“积分贷”“昆科贷”“园科贷”和“生物医药贷”等特色场景信用融资方案,不断提升服务科创企业质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苏州工行科创贷款新增110亿元,增幅14.53%,余额864亿元。其中,该行为苏州全市近300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投融资一体化金融服务,融资余额近100亿元。
践行“两山”理念 做好绿色金融排头兵
多年来,工商银行常熟支行聚焦沙家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15亿元信贷支持,以金融之笔为绿水青山增色添彩。
该项目贷款对于沙家浜风景区经营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曾经面积只有150亩的芦苇荡已扩大到如今的6000亩,公园内的野生鸟类记录已达到157种,植物记录则是达到了720种。同时,沙家浜还对生态文化进行创新融合,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据统计,沙家浜景区内外的住宿、餐饮、零售等业态间接带动本地农民1.3万人就业,农民年均收益增长15%以上。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苏州工行拿出一系列实际举措,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助力工行“绿色银行+”品牌建设。一方面,苏州工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组建绿色金融工作专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以绿色金融“1+N”产品服务体系多方位、全链条支持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该行促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聚焦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产业等客群,结合“智改数转”,加强对绿色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利用技术开发、张家港工业危废综合处置等一批重要绿色信贷项目持续落地。同时,苏州工行还积极传导绿色理念,加强自身“碳足迹”管理,构建信息化绿色金融运营体系,开展绿色公益活动,进一步扩展绿色金融服务内涵。
截至2023年11月末,绿色信贷新增330亿元,增幅超38%,绿色信贷余额达1189亿元,这组数据彰显了苏州工行努力争做绿色金融排头兵的决心。
服务千行百业 畅通普惠金融快车道
发展普惠金融,苏州工行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普惠贷款下沉基层网点和普惠标准化产品全员办,提升普惠投放直达性和精准度,以金融活水惠济千行百业。2023年11月末,苏州工行普惠贷款余额590亿元,新增近156亿元。
在做实数字供应链业务方面,该行围绕优质核心企业,以数字供应链产品体系为抓手,扩链拓面,依托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实现广泛触客。数字供应链普惠口径户数比年初新增58户,余额比年初新增5866万元。
在做优场景化融资方案方面,分行加强政府(G)、企业(B)、个人(C)联动,围绕“担易贷”“苏贸贷”等41个特色场景促进普惠小微融资增量扩面;并以“工银兴农通”APP为依托,提供“民生服务、普惠服务、政务服务、兴农撮合”等线上综合服务。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苏州工行持续推进昆山分行“党建共建+金融专员”、张家港分行“整村授信支持样板”特色模式,普惠农村金融服务点(数字乡村政务平台)设立覆盖40个镇,通过整村授信、涉农场景、涉农供应链等,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金融支撑。
“种植e贷”产品是工行创新推出的一项助农惠农举措。在“碧螺春”茶叶主产地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该产品收获了当地茶农们的一片好评。该产品具有场景适配度高、覆盖面广、业务额度大等特点,切实提升了乡村客户融资可得性。目前,产品已覆盖苏州47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增进民生福祉 打出养老金融组合拳
走进苏州工行的网点,温馨便民的“工行驿站”引人注目,老花镜、血压测试仪、医药箱、轮椅、报纸杂志等适老助老设备一应俱全。网点还设置无障碍通道、爱心窗口等,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减少等待时间。
深耕养老金融,既要做好线下服务,也要打通线上渠道。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工行推出专属老年客户的“幸福生活版”手机银行,工作人员手把手引导老人体验并使用工行线上服务,耐心解答客户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让“银发族”也能玩转智能手机。聚焦人民所需,发挥自身所长,苏州工行打出一套养老金融组合拳,用心用情用智为老年客户送上暖心关怀。
以金融之力撬动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州工行密切关注养老项目及相关行业政策动态,利用固定资产支持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信贷产品,满足养老产业的融资需求,对优质养老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
目前,工行已构建起“工银爱相伴”老年客户品牌服务体系。以品牌为引领,苏州工行紧抓场景和生态建设,打造涵盖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综合化服务体系,为个人客户养老财富的获得、积累、投资、消费、传承提供专属服务方案,不断丰富养老金融内涵,为老龄事业发展注入工行智慧。
优化服务平台 打造数字金融新引擎
“智慧新塍”是工商银行张家港分行与张家港市后塍街道新塍村深化“党建+数字金融”,合作打造的村务管理平台,运用金融科技优势和卫星遥感技术,为乡村治理进行数字赋能,解决村民日常诉求。
加“数”前行,苏州工行构建“数字普惠”产品体系,打造“数字村务”管理平台、“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特色农村信用积分体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业务合作,加强“三农”领域数字人民币场景推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和创新驱动优势,找到数字工行和数字乡村同向发力的有机结合点,努力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能力。
打造数字金融新引擎,苏州工行加快数字化运营建设,在苏州设立总行数字货币创新实验室,组建分行数字化运营中心,推进“一网通办”“苏州分行智慧运营平台”项目,把网点打造成立体化、精准化、便捷化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该行加快完善信贷业务自动化审批、信用风险智能化管理、人才管理数字化决策、反洗钱AI识别等一批数字化转型牵引性项目,并推进重点业务监测、产业集群智能监控体系的开发、建设、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
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持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致力于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做出更大贡献。(孙波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