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黄细里:我国汽车行业内需韧性依旧 外需持续增长

查股网  2024-09-18 20:39  东吴证券(601555)个股分析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闫刘梦 记者 梁银妍)东吴证券所长助理、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细里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汽车行业内需韧性依旧,外需持续高增长,未来或将迎来智能化和全球化两大机遇。

  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493万辆(销量为零售口径),同比增长38.77%;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传统燃油+新能源车均包含,下同)1139万辆,同比增长4.4%,“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汽车出口量(中汽协乘用车口径)273.6万辆,同比增长30%。

  在黄细里看来,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10万辆,而2024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在传统油车时代,国内市场主要由合资品牌主导,国内汽车品牌份额难以突破40%,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国内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突破60%,诞生了一批优秀的车企。

  “未来10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份额有望接近80%,在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接近30%。”黄细里说,中国汽车有望迎来智能化和全球化两大机遇,并在全球竞争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黄细里详细阐述了国内汽车走向智能化和全球化的逻辑。一方面,汽车仍处在供给创造需求的阶段,国内车企智能化持续紧跟,不断缩小与特斯拉差距,且大模型有望推动高阶智能化性能与成本质的飞跃,消费者为智能化“买单”的拐点或将到来。另一方面,稳住本国市场基础上,国家出口顶层设计、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家开创精神、员工积极向上等四方面形成合力,将进一步加强海外拓展。

  黄细里还提到,中国汽车全球化有望形成中国特色模式。在2005年至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扎根于国内市场积累汽车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下中国品牌汽车持续追赶燃油车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差距。“新能源汽车”战略下自主品牌汽车通过“弯道超车”实现了对外资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2021年至2030年会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厚积薄发阶段。”黄细里说,在该阶段,一批优秀中国汽车品牌有望带领着中国汽车供应链在全球各大区域实现本地化建厂,并带动中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全球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