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聚焦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北辰区从这些方面打造高品质生活!

http://ddx.gubit.cn  2023-08-16 19:01  北辰实业(601588)公司分析

转自:天津发布

8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焦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北辰区副区长李维东,北辰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振卫,市规划资源局北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余,为大家介绍北辰区聚焦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 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北辰区副区长李维东,北辰区住建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振卫,市规划资源局北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春余,为大家介绍北辰区聚焦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维东先生作主题发布。

李维东: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感谢市政府和各位媒体对北辰的关心与支持,能够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非常荣幸,也非常难得。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北辰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区域形象品质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北辰区是天津市环城四区之一,面积4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万,是天津中心城区的北大门,是京滨综合发展轴的重要节点。一方面,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我们也一直致力于破解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功能设施不完善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区域形象品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老旧房屋改造,高水平提升群众居住条件

北辰区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早,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当年建设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旧楼区、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提升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7年至2019年,主要是针对1999年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我们利用3年时间,先后完成了138个小区的改造任务,总建筑规模达到474万平米、1239幢楼,工程惠及6.8万户居民。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我们马不停蹄,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展2000年底前建成的1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总建筑规模达120万平米、232幢楼,改造工程实施后惠及1.7万户居民。今年,我们又启动了5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共涉及26.76万平米、65幢居民楼、2853户。通过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北辰区一大批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社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我们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2020年以来,对普东街天士力花园小区等共加装了8部电梯并投入使用。今年,我们计划在新村街、普东街再加装8部电梯,群众居住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做好建成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同时,我们也加强农村片区危房改造,自2014年市政府启动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先后改造农村危房544户,切实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今年的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正在推动阶段,各属地镇村正积极动员群众,开展申报、认定、审核等工作,严把农村危房鉴定关和危房改造验收关,确保工程惠及于民,施工质量万无一失。

二、积极推进城市双修试点,高标准打造现代首善街区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了“城市双修”的概念,也就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所谓“生态修复”,就是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自然状态,而“城市修补”,就是采用科学方法,以系统的、渐进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掘、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维系社会网络,使城市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有特色。

2017年,我们选取果园新村街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对6个社区、2条道路的沿街建筑立面和2个公园实施了提升改造,一期工程于2020年完工,共改造建筑面积75.3万平米,改造景观面积23.7万平米,惠及区域内9157户居民。“城市双修”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了北辰区建成区核心区的城市风貌,为域内群众带来了实惠。在人民群众的期盼下,“城市双修”试点二期工程于2022年启动,这次我们对3个社区、共16.43公顷的区域实施提升改造,重点解决小区内路面破损、小品陈旧、绿化不足、停车难、停车乱等一系列问题,工程完工后将惠及居民1.4万人。

三、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高层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项行动”中就有“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北辰区虽然是环城四区,但外环拓圆后,我们在天津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占天津市中心城区面积近三分之一,可以说北辰的城市更新是我市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和市里的相关安排,北辰区于2022年正式启动城市更新行动相关工作,成立了组织推动机构,编制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实施计划等,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北运河周边的3.8平方公里范围作为我区首个城市更新片区,项目涵盖北运河以东老旧小区、北运河景观区以及王庄城中村片区,目标是将该区域打造成为以智慧社区产业芯、运河印巷文创街、宜老宜小生活坊、运河文化休闲带为主体的“一芯、一街、一坊、一带”产业空间布局。目前,北运河及周边城市更新项目已完成城市体检,确定了项目方案,完成了战投招募,成立了项目公司,取得了立项批复,正在办理后续手续。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精心制定了运河景观区、完善提升区和拆旧建新区更新方案,并围绕智慧社区建设、文化价值挖掘、公共服务完善,设计了智慧社区、文化服务、生活配套三位一体产业策划运营方案,为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除此之外,我区天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小淀镇城市更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深化方案等前期工作,涵盖更大范围的城市更新也将提上日程,我们将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和创新、绿色、人文城市上作更多的探索和实践,让更多群众享受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果。

四、积极推进城市基础建设,高质量构筑立体交通体系

北辰区坚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将自身融入京津冀大交通体系,打造天津北部的交通核心。津城核心区北部唯一铁路枢纽京滨城际北辰站去年建成通车,实现了北辰区与北京副中心、河北唐山等地的高铁连通,全线开通后客运量将达70万人次/年,具备承接京津双城之间溢出客流的巨大潜力,当津承城际铁路、京沪二通道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辐射华北、联结全国,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铁路枢纽。同时,我们高质量推进建成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14年12月,市政府将我区原外环线内及外环线以北京津城际两侧共计9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范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试点区范围先后启动了156个基础设施项目,打通了朝阳路西半幅、高峰路东半幅、龙兴桥等重要节点,顺义道、沁河北道、沁河中道等主次干路竣工通车,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已经有66个项目顺利完工,49个项目在施,41个项目启动前期工作。随着这些重要工程的陆续竣工,北辰过去面临的“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历史,一整套“开放立体、便捷高效、协调共享、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渐成型,为推动城市载体功能优化提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北辰实现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快车道”。

下一步,我们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进一步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等方面再创佳绩,锚定北辰区“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基地、运河文化全景体验区、津城北部休闲活力区”的目标定位,抢抓机遇务实干、只争朝夕加快干、创新竞进有为干,把建设“经济强区、魅力北辰”的愿景转化为有力行动,重点把握“抓好一个服务、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两篇文章”,一项一项求实效,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添秤”“交账”。

一是抓好一个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高品质供给,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全龄友好型城市,形成覆盖城乡、均衡布局的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用好政策活水,浇灌民生幸福之花,不断用民生“温度”刷新幸福“刻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办好一件实事。要坚持落实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部署要求,用心用情要办好城市化建设的难事,围绕群众还迁这个核心问题解扣子、卸包袱、抓落实,加快城中村、示范镇建设进度,用好城市更新有利契机,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安置房快建设、快还迁,让群众早日圆上“安居梦”。

三是做好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绿色、安全、高效、智能的发展方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新技术应用,适度超前布局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形成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资源能源体系和高标准、广覆盖、智慧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北辰区城市安全韧性和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让城市更安全,让生活更智慧。另一方面要做好城市“魅力空间”打造文章,擦亮北辰城市名片。加快推进北运河沿线地区城市更新,以大运河为纽带,构建区域协同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凝聚文化认同,将大运河北辰区段建设为织补北辰区发展的人文骨架、生态示范。同时,推进沿线镇区河重点片区建设,形成以北运河、永定新河、外环绿带为骨架,以楔形绿地、城市公园、美丽乡村为节点的魅力空间体系。

当前,北辰正处于建设“经济大区”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诚恳地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北辰、关注北辰、支持北辰,多到北辰走一走、看一看,用各位的生花妙笔记录北辰的发展变化,帮助我们共同绘就北辰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李维东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今晚报:

北辰区各位领导好!我想请问北辰区住建委王主任一个问题。刚才,李维东副区长在讲话中提到北辰区正在推进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工作,请问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申请流程是什么,普通居民如何申请加装电梯,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履行什么程序?谢谢!

王振卫: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从北辰区乃至全市的情况看,楼龄在20年以上的许多多层住宅都是没有安装电梯的,这给居民上下楼带来很大的不便,尤其是上岁数的老年人更是非常困难。2020年以来,北辰区启动了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已经完成加装电梯之后业主反映良好,所以加梯试点也在不断推进当中。您提到关于加装电梯的条件和申请程序,按照2023年2月市住建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天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导意见》,加梯工作需要遵循“业主主体、区街主导、市场运作、保证安全、政府合作、依法监管”的基础原则。实施条件为:(1)城镇范围内依法建设的住宅房屋;(2)非单一产权;(3)未列入房屋征收范围和计划;(4)层数四层及四层以上;(5)房屋结构符合安全要求。满足这5个条件即可提出申请。相关程序大致分为4步:(1)先动员本楼门全体居民填写意见表(需全体业主同意并签字);(2)在小区内对电梯公司出具的方案和设计图进行公示;(3)报区住建委等单位(含规自、市场监管、城管、财政、民政、国动办共7部门)进行联审;(4)组织施工。环内每台电梯有20万元资金补助。相关情况可以到区住建委进行咨询。谢谢!

津云:

各位领导好,我想了解一下,实施城市更新将会对城区带来什么变化,对于老百姓又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谢谢!

王振卫:

您好。刚才李维东副区长在讲话中提到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的相关规划和进展。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十项行动”,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城市更新提升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更新范围,在产业实力、城市软实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城区变化方面,我们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确立了将北辰中心城区打造成“津城北部中心、智能科技高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为中心城区勾画了一个愿景。对于居民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补足短板。城市更新坚持体检先行,通过城市体检查找“城市病”,发现社区亟待解决问题,补足功能短板,完善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二是优化环境。结合居民意愿,以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坚持“留改拆”并举,在社区绿化、城市美化等方面下足功夫,提升社区的建筑品质、环境品质。三是提升活力。城市更新坚持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将采取不同方案,确定不同主题,体现不同特色,通过形态更新、功能更新、产业更新等,使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等焕发新活力。所以,希望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城市更新工作,享受城市更新成果。

人民日报:

交通关乎区域发展和百姓生活,请问下一步北辰区在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空间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杨春余:

近年来,北辰区始终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区域交通方面,结合正在编制的北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北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进行了统筹谋划。

一、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激发协同发展新活力。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核心就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去年底开通的京滨城际北辰站形成了京津间第三条高铁通道,激发了城市间协同发展的新活力,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畅通便捷的交通服务。目前,北辰区将借助京滨铁路北辰站开通的契机,全面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京滨城际对外衔接作用,建设津城核心区北部门户枢纽,实现与北京方向快速通达,助力京津医药谷、智能制造谷快速发展;推动北辰站与地铁3、7号线纳入近期建设计划,依托城市地铁强化与津城核心区联系,实现市域全方位交通整合、连接、转换;充分发挥陆路港“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与天津港和天津机场的海铁、空铁多方式运输衔接。通过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方式,构建北辰区与京津雄地区、天津机场、天津港等主要交通枢纽的半小时出行圈,与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一小时出行圈,提升北辰区对外开放拓展能力,助力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优化提升路网、公交、慢行三大体系,缔造交通出行新生活。通过规划引领,深入推进多种交通方式融合,着力构建“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车+常规公交、中长距离轨道为主”的一体化交通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市民多层次立体出行需求。

一是规划形成“外环内网”的路网格局。环外地区构建高速屏障环、货运疏解环、产业功能环、外环保护环四个环线;环内地区形成“七横十一纵”的网格特征道路骨架。总计规划道路网长度近1600公里,规划路网密度达到6.8km/km,较现状提升90%以上。

二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在现有4条轨道线路基础上,规划新增城区轨道线5条,市域郊铁路线5条。同时结合轨道站点统筹优化公交线网,确立公共交通主体地位,加强常规公交与轨道站点接驳,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三是着力提升慢行和静态交通服务品质。结合城市空间整合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分区域塑造优美适宜的出行空间,完善人行过街设施,提升步行和自行车在全方式交通出行中的比例。计划到2035年全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3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天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