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别晚会点赞中国太保,“有温度的保险人”受关注

查股网  2024-03-21 17:45  中国太保(601601)个股分析

  2024年3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局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了主题为《光影守护 金融消保之光》的2024年“3·15”特别晚会,一段金融人在灾难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受到关注。

  2023年7月,北京遭遇了一场罕见特大暴雨,受灾严重的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暴发山洪,多处房屋、道路严重受损。而在灾难救援现场,无数“太保蓝”逆流而上的身影让群众动容。据了解,在这次灾难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

  提前部署防灾减灾工作,在第一时间开展防汛各项措施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并在受灾区域组织部署了车辆救援工作。

  当灾难来临时,保险人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们不畏艰险,不畏困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保险业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服务为民,灾难中“有温度的保险人”

  “只要群众有需要,不管是不是我们承保的车辆,都要救。”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的马宏达对救援任务仍然心有余悸。

  据马宏达回忆,当天就在中国太保应急救援队完成救援任务返程之际,路边一个穿着短裤背心并不断张望的大爷引起救援队注意,在救援队的耐心询问下大爷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原来已经75岁的苗大爷为山上的流浪猫狗送食物时遇到了洪水,车熄火困在了路中,人虽然下车平安无事,但对被困的车却束手无策。

  救援队当下便重新投入到救援行动中,但过程并不顺利。救援队的车不仅被淤泥拦住了去路,救援车队也都堵在了必经之路上。而更有难度的是天色已经渐晚,愈发冰凉的河水也在考验救援队员的体力。直到晚上10点多,泡水车终于成功送往了维修厂,苗大爷也被救援队员安全地送回了家。

  虽然时隔半年,但苗大爷对中国太保救援人员主动对自己进行救援的一幕依然充满着感激。在灾难面前,人们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恐惧,然而保险人却成为人们最坚实的后盾,他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人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救援期间,中国太保门头沟应急救援队本着“只要人民有需要,金融人从不缺席”的理念,用“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保驾护航。同时,中国太保启动了大灾理赔绿色通道,简化单证流程,应赔尽赔、快赔早赔。

  据了解,为了提升理赔效率,在国家数字金融战略和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要求下,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营运新模式。2022年,中国太保产险理赔工厂在台风“梅花”应对与各大假日服务中首次亮相,在2023年台风“杜苏芮”应对中,更是有效支撑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规模化大灾应对,为保障大灾期间运营服务的可靠性、稳定性、时效性作出积极贡献。

  凝聚特色文化,激发消保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保险消费的预期和诉求日趋多元化,如何提高消保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不断推进保险行业进步的关键要素。

  在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度保险服务质量指数中,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以94.54、太保寿险以94.83,在参与的59家财产险公司、80家人身险公司中分别获得第一,并蝉联年度冠军。

  在中国太保看来,应当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公司经营全流程、客户服务的全旅程,用先进服务文化凝心铸魂,打造“客户导向”的服务型组织。中国太保持续开展“服务人民、服务客户、服务基层”主题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引领与消保服务深融互促,开创“全员服务、人人消保”新局面。

  对此,中国太保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深入推进“太保服务”品牌建设,创新建立了从集团到中心支公司的四级“服务官”制度。

  据了解,900余名服务官带头讲消保、做消保,各级服务官承担起服务攻关的重任,推动高品质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成为“太保消保服务”的新名片、代言人,做优做强消保“一把手工程”。中国太保还弘扬“人人消保”的服务文化,主动倾听客户声音,常态化开展以案说险,做好消保宣教,让中国太保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不仅如此,中国太保还通过丰富多层次产品服务供给,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据数据统计,2023年,公司大病保险项目服务人群超1亿人,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等长期服务,参保人群超5000万,参与的惠民保项目遍及全国200余城市。中国太保一直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拓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扩大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创新“产品+服务”助推地方菜篮子工程建设,累计为近2300万农户提供超7600亿元风险保障。

  创新养老金融,探索消保新模式

  除了坚守“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以及“人人消保”的企业文化,坚持探索消保新模式一直是中国太保的创新举措,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养老金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养老毫无疑问再度成为与会代表和社会热议的话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就出现了13次,并强调了需要大力发展包括养老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随着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如何满足不断发展的老年需求?保险资金如何在养老产业领域发力?似乎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内对保险金融产品的重视提高以及老龄化带来的产品需求提升,未来保险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而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的重要环节。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今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在金融支持方面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而如何发展养老金融也成为行业内各大保险公司的探索目标。以中国太保为例,中国太保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养老规划需求,发挥多年深耕“保险产品+养老社区+专业服务”的经验优势,与多个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整合金融资源,为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更好对接打造太保样本。

  在如何切实做到“金融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的答卷上,中国太保交付了自己的答案。他们不仅弘扬特色文化,坚守履行社会责任,还常态化推进着“消保+服务”等特色做法。文化为魂、创新为翼,未来,中国太保将不断激发消保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