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分红过百亿,3万亿中国太保底气从何而来?!

查股网  2025-08-30 19:08  中国太保(601601)个股分析

8月28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发布2025半年度报告。

这份业绩报告中,中国太保首次提及明确提出中长期分红政策:未来分红将参考归母营运利润增速,并兼顾投资业务带来的正向贡献,旨在为股东提供稳健、可持续、可预期的回报。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已派发2024年度现金红利超103亿元,回馈市场信任。

这份底气之下,是中国太保整体业绩的持续向好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经营质效不断提升: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营运利润199.09亿元,同比增长7.1%。

纵观各业务板块,中国太保产险与中国太保寿险作为“双引擎”持续为集团增长提供核心动力。太保寿险深化“长航”二期转型,实现“量”“价”齐升: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业务价值在可比口径下大幅增长32.3%。同时,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大幅提升。

太保产险则在精细化运营上取得成效,上半年该司综合成本率降至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成本率大幅优化1.8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通过主动结构调整,实现健康险扭亏为盈,企财险盈利水平再上新台阶。

资管板块,中国太保坚持践行“长期主义”发展思路。上半年,集团净投资收益率达1.7%,实现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增长8.9%。截至6月末,管理资产规模达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

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业绩发布会上概述了该司上半年经营表现的三大特点:一是坚持转型突破,主营业务稳中有进;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动能转换成效显现;三是坚持固本培元,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太保表示2025年该司将继续以营运利润为分红基础,综合考量投资收益的幅度与结构,从更长期维度平滑分红水平,回馈股东信任。

寿险两大渠道提质:

银保保费增长82.6%,个险核心人力产能提升显著

近年来,寿险行业面临低利率、严监管、需求升级等多重挑战,太保寿险以“长航”转型二期战略为核心,坚定围绕“客户为出发点、产服为切入点、队伍为落脚点”的发展主线,通过客户分层、多元渠道与资负联动三轮驱动,有效压降负债成本、提升新业务价值,在行业深度转型期中实现稳中有进、韧性增长。

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业务价值达95.44亿元,同比增长5.6%,若按可比口径增幅更高达32.3%;净利润206.99亿元,同比增长3.2%。

数字的背后,离不开多元渠道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协同。太保寿险持续推进“2+N”渠道模式,个险与银保两大支柱渠道并驾齐驱。

2025年上半年,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373.80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续期业务作为压舱石,贡献保费1147.58亿元,同比增长2.7%。在“报行合一”等监管政策背景下,太保寿险保持队伍稳定,月均保险营销员18.3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18.6万人,同比增长1.6%,其中新增人力3.9万人,同比增长19.8%。同时,提质增效上成绩显著,月均核心人力4.9万人,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72870元,同比增长12.7%。

银保渠道表现更是亮眼,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坚持以价值为核心,报告期内多项指标取得突破。实现规模保费416.60亿元,同比激增82.6%;新保业务290.38亿元,增长95.6%。其中新保期缴保费88.40亿元,同比增长58.6%。期缴举绩网点总数达1.3万个,同比增长28.9%,月均期缴举绩网点数同比增长70.2%,其中,国有行增速达164.9%。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个险与银保的新业务价值均实现快速增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达57.24亿元,银保渠道达到36.04亿元,个险和银保渠道对新业务价值的贡献占比分别达到60%与37.8%。

除了渠道优化,太保寿险持续升级产品结构。2025年上半年,该司分红险新保期缴规模保费达101.28亿元,同比增长1380.7%。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

产险效益显著提升:

净利润上升19.6%,综合成本率下降0.8pt

2025年上半年,现象级自然灾害明显减少,财险行业的成本压力得以缓解;与此同时,乘用车市场需求回暖,新能源车渗透率一举突破40%,共同推动车险规模显著提升。在此“东风”助力之下,太保产险经营质效同步增强,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保费规模稳步攀升,整体业绩呈现“稳中有进、盈利增强”的良好态势。

报告期内,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0亿元,同比增长0.9%;保险服务收入968.31亿元,同比增长4.0%。承保利润达35.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9%;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净利润57.33亿元,同比上升19.6%。

从业务结构看,太保产险坚持效益优先的策略,基本盘车险板块稳中有进,新能源车险表现尤为亮眼;非车险业务(剔除个信保)则实现全面盈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车险方面,2025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36.0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家用车业务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达105.96亿元,占车险比例19.8%。值得一提的是,车险综合成本率降至95.3%,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太保集团副总裁俞斌表示,整个新能源车已经进入了盈利空间。俞斌进一步指出,新能源车里面有家用车和商用车,家用车的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可能还是超过100%,综合以后还是低于100%,已经进了进入了盈利空间。

非车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91.54亿元,同比微降0.8%,但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非车险承保利润水平明显提升。在剔除个信保后,非车险综合成本率低至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细分非车险几大主力险种表现来看,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保费收入155.19亿元,综合成本率99.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农业险保费142.93亿元,同比增长4.7%;责任险保持平稳增长,保费128.65亿元,同比增长3.3%,综合成本率持平;尤为突出的是企财险,保费收入50.81亿元,同比增长11.9%,综合成本率低至92.8%,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植股息价值策略:

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增长8.9%

上半年,中国经济回暖态势显著,权益市场震荡上行,各大股指上涨;债券市场利率企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9%左右高位回落至1.64%。在此基础上,中国太保资产板块把握结构性机会,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境外投资初见成效,资产业务“稳中求进”。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太保管理资产达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第三方管理资产848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第三方管理费收入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10.5%。

得益于股息与分红收入的良好表现,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率1.7%,实现净投资收益425.67亿元,同比增长8.9%;同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净投资收益与证券交易收益的大幅增长,有力抵消了部分项目的波动,报告期内,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达2.3%,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增长1.5%。

事实上,中国太保投资实力并非一日之功。在可比口径下,近十年来,其平均投资收益率达4.7%,位列上市同业之首;综合投资收益率夏普比率为1.02,同样高居行业第一。

能够长期屹立市场之巅,离不开一套科学、前瞻的资产配置方法论。据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财务负责人苏罡介绍,中国太保建立了“以偿付能力为核心风险偏好”的战略资产配置体系,紧密结合对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中长期研判,持续落实精细化、哑铃型的资产配置策略,在风险与收益间寻求最佳平衡。

苏罡透露,中国太保去年的分红水平高于营运利润增速,正是源于投资业务的优异表现。面向2025年,该司将继续以营运利润为分红基础,综合考量投资收益的幅度与结构,从更长期维度平滑分红水平,回馈股东信任。

来源:险企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