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新奋斗 | 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宝智:投身硬“核”时代 筑梦“大国重器”
转自:新民晚报
从秦山核电站建成、实现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世界核电主流堆型核电站建设,再到我国自主设计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闪耀全球……在中国核建系统内一干就是30多年的陈宝智,见证并参与了我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异国他乡起步,扎根一线,一路成长,带领团队创新发展,实现我国核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永葆“强核报国”初心
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许你万家灯火》,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诞生过程为创作题材,讲述三代核电人30多年的奋斗历程。“身为中国核工业的一分子,我倍感自豪。”剧中所呈现的奋斗青春与爱国奉献精神,引发陈宝智的强烈共鸣。
1991年,大学刚毕业的陈宝智,入职中国核建旗下成员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不久后便主动投身国家战略需要,不远万里奔赴巴基斯坦,参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出口商用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的工程建设,担任一线施工队技术员。项目位于柴尔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沙尘暴频发,夏季最高温超过50℃。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陈宝智安下心,在摸爬滚打中学习、实践核电建造技术,一待就是四年。回国后,陈宝智投身秦山三期核电建设,为点亮上海的万家灯火奉献青春。
2021年,已经在核工业领域奋斗了30年的陈宝智,担任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无论是自己的成长,还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他始终强调精神的力量。“从老一辈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到新时代的‘强核报国、创新奉献’,几代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些精神代代相传,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
擦亮核电“新名片”
回顾在秦山三期的经历,陈宝智介绍说:“我国核电建设经历了跟跑、并跑、领跑三个阶段,当时还是在跟跑阶段,跟加拿大人学技术,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在消化吸收,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核电建造技术体系。”当问到他参与核电建设最大的体会时,他坚定地说:“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我们不敢有任何懈怠。”
与安全一样,创新同样是中国核建的基因。“现在很多项目实行的是模块化施工,土建安装一体化交叉作业和群堆建造管理,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效。”
陈宝智介绍,无论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还是“玲龙一号”“国和一号”等核电机组建设,中国核建相继实现了建造技术的新突破,多个关键节点均提前实现。陈宝智还对比了中国核建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传统核电强国在同堆型核电建造上的工期差距,中国核建已有较大优势。
从追赶、并行到超越,中国核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核电也成为中国的另一张“国家名片”。“我们已经掌握了华龙一号、高温堆、重水堆、快中子堆、CNP、M310、CPR、EPR、VVER、AP1000、CAP1400等各种堆型、各种规格系列的核电建造能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建造管理模式和经验,可同时承担40台机组建造任务。”技术员出身的陈宝智,谈及中国核建的核电建造技术如数家珍。他表示,中国核建参与了国内所有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核电机组达83台(60台已投产运营,在建23台),是我国核电建设的绝对主力。
融入上海再扬帆
2021年11月29日,中国核建总部从北京整体搬迁至上海,迈上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作为一家从北京战略转移入驻上海的总部企业,陈宝智创新性提出了“融入、融合、融创”上海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积极主动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杯中的水、灶头的热、头上的灯、脚下的路、通畅的桥、温暖的家……中国核建早已融入上海市民日用而不觉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陈宝智介绍,上海石化工程建设、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嘉闵高架、世博会澳大利亚馆、一批在沪央企的科研、生产基地等重点工程都有核建人奋力拼搏的身影。事实上,中国核建在服务和融入上海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其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营业收入接近1000亿元。
“核工业进入‘两弹一艇’以来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打造核电工程和民用市场‘两个品牌’,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