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2-3年完成智能化转型 对新能源车型盈利充满信心

http://ddx.gubit.cn  2023-09-25 12:05  长城汽车(601633)公司分析

本报记者陈茂利北京报道

“长城汽车(601633.SH)新能源盈亏平衡点取决于市场竞争的强度以及零部件的成本波动,随着未来更多新能源车型上市带来的规模效应,叠加销售结构的持续改善,我们对未来新能源产品实现盈利充满信心。”

长城汽车执行董事、CFO兼董事会秘书李红栓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答复了《中国经营报》记者关于新能源业务多久能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提问。

近年来,尽管传统车企都在积极地向新能源转型,但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车企通过销售新能源汽车实现盈利。按照市场规律,盈利的关键要素之一是销量规模,因此扩大销量规模、摊销成本将成为车企变革期的重要功课。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同平台上诞生的产品越多,边际成本越低。平台的研发和固定资产成本,在每一辆车上的摊销越少,单车的成本越低。同时还会带动物料、生产流程、人力培训的简化,削减成本。”

2020年7月,长城汽车提出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3年时间,长城汽车是否完成这一目标?对此,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不久前的成都国际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曾谈及,“我们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电动化转型,我们还需要2-3年的时间去完成智能化转型。”

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业绩环比改善

业绩说明会上,长城汽车并没有避讳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根据长城汽车发布的半年度财务报告,今年1-6月,长城汽车营业收入达699.71亿元,同比增长12.61%,连续3年实现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1亿元,同比下滑75.69%。

对报告期业绩波动,长城汽车的解释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研发费用35.09亿元,同比增长10.48%。销售费用32.53亿元,同比增长46.80%。

分季度来看,2023年一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归母公司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长城汽车二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公司净利润环比有明显改善,总营收409.3亿元,同比增长43.5%;归母公司净利润11.87亿元,环比增长超500%。

“(二季度)这个利润的增长有赖于整个经营状况的变化,Q1(一季度)向新能源转型,由于公司的新车尚未上市,还在做结构调整,二季度枭龙系列的产品、蓝山陆续上市以后,实现了销量的增长,同时业绩也实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今年二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跟去年的二季度相比,实现了28%的增长。”李红栓表示。

对于三季度以及下半年的表现,李红栓表示,“公司目前销售稳步提升,预计三季度销量环比依旧会有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叠加新车上市带来的销售结构的改善,公司对三季度的业绩充满信心。公司全年的销量目标是160万辆,全年利润目标为60亿元,公司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盈亏平衡点取决于市场竞争强度

近年来,“理小蔚”等造车新势力“卖一辆亏多少钱”的字眼经常见诸报端。实际上,不仅造车新势力存在盈利困境,正在向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也面临“新能源盈利难题”,只不过在财报中呈现更为隐晦。

“中国100多个电动乘用车品牌真正盈利的也就2、3个。”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表示。实际上,多位传统车企掌门人都曾谈及新能源盈利困境,“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不能挣钱,挣钱的燃油车不能增长”。

今年上半年,某家传统车企一季度创纪录实现了69.7亿元的净利润,结果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只有76.53亿元,算下来二季度只赚了不到7亿元。原因是二季度将新能源业务板块并入了整体的统计中,加上上半年“价格战”的影响,结果利润大幅缩水。

新能源汽车盈利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销量规模。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2020年以全年累计49.95万辆的销量规模首度实现盈利,当年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7.21亿美元(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特斯拉从亏损到盈利用了17年时间。

长城汽车新能源业务何时能实现盈利,新能源销量达到多少万辆才能实现规模化盈利?李红栓没有直接回答具体销量数据,而是表示长城新能源盈亏平衡点取决于市场竞争的强度以及零部件的成本波动,随着更多新能源车型的上市带来的规模效应,叠加销售结构的持续改善,对未来新能源产品实现盈利充满信心。

实际上,在改善产品销售结构方面,长城汽车已经做出了一些取舍。2022年2月,长城欧拉品牌停止对黑猫、白猫两款车型的接单。停单的原因就是亏损。欧拉品牌CEO董玉东曾向记者坦言:“虽然欧拉品牌背后有产业链的优势,但是这两款小车仍给公司带来巨额亏损。”

同时,长城汽车也在力推“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智能新能源产品。对比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数据发现,随着二季度多款智能新能源产品上市、“放量”,长城汽车单车盈利能力明显改善。2023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增至13.7万元,同比增加1.8万元。华西证券指出,单车平均售价变化主要由坦克/皮卡等高价车型占比提升所拉动。

“在下半年,我们预期随着销量的持续上涨,高端车型的持续放量,利润会有更好的表现。”李红栓表示。

加速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进阶

2020年7月,长城汽车提出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3年时间,长城汽车是否完成从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的转型?

李红栓告诉记者,长城汽车仍在加速向科技公司进阶,“长城汽车将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两大抓手,加速向科技公司进阶,在新能源销量节节攀升后,随着城市NOH(长城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等新技术加速落地,奠定科技公司属性,完成转型。”

穆峰直言,以2023年为起始点,长城汽车还需要2-3年的时间完成智能化转型。“此次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整体的变革,不管是从复杂度上,还是从整体变革所要经历的周期长度上,都是在民用工业品里面最复杂的,也是周期最长的。事实上,从2020年-2023年,包括长城汽车在内的汽车企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做了很多探索,但是自动驾驶功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变成消费者真正高敏感性和高黏性的一种功能体验的供给。所以我一直认为,2023年一定是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起始点。”

“2023年,长城汽车的任务是迅速把各品牌的(新能源)产品线补齐,2024年也是长城新能源产品的大年。”穆峰透露,长城汽车将会加快智能新能源产品投放节奏。

对于下半年行业“价格战”怎么看?穆峰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长城汽车将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我们得想清楚稳态的罗马长什么样,这样才会有建设的基础,否则我们只是随便去东切一块、西切一块,这样未来一定会出现问题。这就是以前说的,‘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锚定好了,在稳态竞争格局下,长城的愿景,再结合现状,要持续向消费者传递更多的价值,(从)这个维度,我们来做产品。来看长城现在的品牌划分,产品序列,一直以来都遵循这个原则。这是长期主义和价值主义。”穆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