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一县多品”“贷”动特色产业升级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胡羽
□ 本报记者 胡羽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至县域经济的“毛细血管”?齐鲁银行探索的“一县多品”特色普惠金融模式,给出了颇具借鉴意义的答案。2019年,齐鲁银行在山东省城商行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县域金融发展战略”,即结合山东县域特色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方案。近日,记者在东营、聊城等地调研发现,一系列精准信贷产品的落地,有效破解了养殖户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走进“中国肉羊育肥基地”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一排排高标准的羊舍整齐划一,羔羊的咩咩声预示着产业的兴旺。截至2025年5月,东营市黄河口滩羊年出栏量达300万只以上,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10亿元。 然而,在这宏大的产业图景背后,曾是无数个体养殖户对资金周转的焦虑。“想扩大养殖规模、改造升级旧羊棚,但缺资金、贷款难。”这曾是许多盐窝镇养殖户的共同难题。 齐鲁银行东营分行针对这一痛点,精准推出了“黄河滩羊养殖贷”。这款产品因其切中当地居民最迫切的需求,被养殖户们亲切地称为“黄羊贷”,它将众多养殖户从资金短缺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有效支持了当地滩羊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因其显著的成效和良好的口碑,“黄羊贷”在2023年荣获“山东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一等奖,已成为齐鲁银行在东营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而当视线从黄河三角洲的羊舍转向鲁西平原的工业小镇,类似的金融创新故事同样在上演。“中国轴承之乡”聊城临清市烟店镇,一个80余万人口的县级市,孕育了年产值超200亿元的轴承产业集群。面对遍布乡镇、数量高达3000余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尤其是那些渴望技术升级却受困于“轻资产、融资难”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齐鲁银行聊城分行创新推出了“轴承村居贷”。该产品以灵活的贷款条件、简便的审批流程和针对性的利率优惠,精准滴灌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临清奥富特轴承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面对智能化转型的压力,该公司因缺乏抵押物和应收账款周期长而陷入技改停滞,流动资金缺口达200万元。齐鲁银行临清支行在走访中为其定制融资方案,通过“轴承村居贷”提供180万元资金,利率较同类普惠贷款低1.2个百分点,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不到3个工作日。 齐鲁银行临清支行成立16年以来,累计为烟店镇周边超640户轴承企业投放超7亿元信贷支持,成为区域轴承产业金融服务标杆。该支行依托“轴承村居贷”产品,累计投放资金近3亿元,精准助力190家企业完成技术升级与设备迭代,推动临清轴承产业转型。 “黄羊贷”、“轴承贷”的成功,只是齐鲁银行普惠金融实践的小小缩影。在深耕齐鲁大地的进程中,齐鲁银行的脚步从未停歇。从济南济阳的“黄瓜贷”、青岛即墨的“养殖e贷”到烟台招远的“金城花生贷”、临沂平邑“手套贷”……类似的普惠金融产品,正在山东16市不断“上新”。据统计,近年来齐鲁银行深度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县多品”服务模式,已在省内50余个县域落地生根,创新特色产品80余款。 作为山东省首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齐鲁银行长期秉承“根植济南、立足山东、辐射津冀豫”的战略布局,深耕齐鲁大地,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今年上半年,齐鲁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795亿元,在山东省内城商行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