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三季报:四家央企营收、利润双降 地产业务拖累中国建筑

查股网  2024-11-06 17:43  中国建筑(601668)个股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近日,建筑企业陆续完成了2024年三季报的发布。作为基建领域中坚力量的央企,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平平。

今年前三季度,七大建筑央企中有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双双同比下降。仅中国能建一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由于尚未到年度财务结算周期,今年前三季度,七家建筑央企的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

在工程建筑领域,基建央企的订单充足,体量较大,业务相对多元。相比中小建筑企业,基建央企的业绩表现通常较为稳定。

但今年以来,内外环境发生一定变化,对基建央企的业绩带来影响。另外,房地产市场继续深度调整,也影响了一些企业的业绩表现。

盈利能力普遍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1.63万亿元,同比下降2.7%。利润总额649.52亿元,同比减少8.08%。同期,中国建筑的归母净利润为397.03亿元,同比下降9.05%。

作为基建领域的“龙头老大”,中国建筑的业务体量长期稳居行业榜首。紧随其后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同样遭遇营收、利润双降的局面。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实现营业收入8184.79 亿元,同比下降7.30%;利润总额270.17亿元,同比下降15.56%。中国铁建实现营业收入7581.25亿元,同比下降5.99%;利润总额236.97亿元,同比下滑13.82%。

其余四家基建央企中,中国中冶营收、利润也出现下降。中国交建营收规模下降,但利润总额略有增长。中国电建则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仅中国能建一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基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并在稳经济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需求缩减带来的竞争加剧、回款速度减慢等原因,基建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在面对投资者关于利润下滑的提问时,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表示,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中央建筑企业业绩增长整体承压,净利润同比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基数较高,导致今年同期净利润同比下滑。

中国建筑则在公告中指出了另一个原因: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筑底。1—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7.1%,销售额同比下降22.7%。

一些基建央企的地产业务也受到影响。前三季度,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的房地产销售额降幅均达到两成,中国中铁则遭遇腰斩。

房地产业利润整体下滑的趋势,也拖累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建筑的房建、基建、地产、勘察设计四项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均出现下降。抛开业务体量较小的勘察设计业务,地产业务的毛利率降幅最大,达到5.1%。

应收账款问题或继续存在

市场环境对基建央企业绩的影响,还表现为现金流加速流出,以及应收账款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七家建筑央企的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考虑到建筑企业的财务结算周期通常在年末,这一情况影响相对不大。

但有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基建央企背景雄厚、融资成本低,虽然资金状况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仍需提高经营效率,推进精细化管理。

相比之下,应收账款的增加更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建筑央企的营收账款就普遍出现攀升的状况。到三季度,这种趋势仍在持续。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建筑的应收账款为3464.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08.96亿元。同期,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474.0亿元、2047.17亿元,也比往年大幅增加。其余4家基建央企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在增加。

应收账款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的业务规模在扩大。但前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出现增幅明显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房地产企业等的资金相对紧张,工程款的支付周期有所延长。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还容易出现坏账风险。

近期,不少投资者针对这一问题向上述企业的管理层提问。中冶、中铁的管理层均强调将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强现金流管理。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则表示,将高度关注财政部发布的相关化债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沟通,持续跟进纳入化债范围项目所在地方政府的化债额度。

近期,监管层拟提高地方债务限额,并尝试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此举对改善建筑企业的回款情况将带来利好。但前述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实施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在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前,应收账款问题可能仍会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