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九年,中国电建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相继被查的背后
(来源:企业思想家)

2025年3月19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原党委书记、董事马宗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引发公众对能源领域反腐的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马宗林1978年考入山东工学院电力系统专业,毕业后扎根基层供电局,从技术员起步,逐步晋升为苍山县供电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彼时,他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手腕,迅速在行业崭露头角。1996年调任福建省电力局后,他更以“救火队长”姿态推动电改,三年内实现全省电力供应稳定,被媒体称为“电改先锋”。
2008年,马宗林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出任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兼总经理,掌舵这家年营收超千亿的电力巨头。彼时,他主导的特高压输电项目被列为国家战略工程,个人也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之后,马宗林参与中国电建重组。其被查时已卸任党委书记职位近9年(2016年12月退休),退休后还曾担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外部董事等职。此次调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联合江西省南昌市监委共同开展,显示反腐行动对退休高管的“终身追责”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建原董事长范集湘在去年官宣“落马”。他曾主导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2015年退休后,范集湘仍以外部董事身份参与一些事项。2024年1月,退休9年的范集湘因涉嫌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查,同年8月被逮捕,后由江西省南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其案件被中央纪委列为“国资央企反腐败高压态势”典型案例,退休不再是“护身符”。
2024年4月,中国电建总经济师刘明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刘明江长期负责集团经济战略规划,兼任电建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其落马反映出能源领域“靠企吃企”问题的复杂性。该案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与江西省南昌市监委联合办理,延续了异地监察协作的反腐模式。
2023年9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能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洪水被查。尽管孙洪水属中国能建体系,但两家集团业务高度关联,且孙洪水曾与范集湘共事多年,其案件折射出电力央企腐败网络的交织性。
范集湘、马宗林等退休多年仍被查,表明反腐无时限,形成震慑效应。上述涉案高管多涉及重大工程招投标、新能源项目审批等环节,权力寻租空间大。多起案件由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联合地方监委办理,打破地域壁垒,强化办案独立性。从2014年黄保东案到2025年马宗林案,中国电建反腐时间跨度长、层级高,反映中央对能源央企系统性治理的决心。
近年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电力巨头已有多名高管落马,暴露出行业性腐败特征。诸如工程腐败链条、权力寻租温床、监管机制滞后多次登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重要会议和机关报重点文章的关注热点。
此前,电力建设年投资超2万亿元,征地拆迁、设备采购等环节成为了腐败问题的重灾区。部分企业“一把手”将工程分包权、物资采购权视为“印钞机”。加之国企内部纪检力量薄弱,外部监督存在“九龙治水”困境。
2025年1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拓展金融、能源、烟草等重点领域反腐,严肃查处政商勾连腐败,深入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国电建反腐案件是央企深化反腐败斗争的缩影。从在职到退休,从国内到海外,从“一把手”到关键岗位,反腐利剑持续斩断利益链条。未来,随着能源行业改革与绿色转型加速,如何构建更透明的监管体系,仍是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