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华泰证券谢春生:从 “打铁” 到建模 中国AI产业链破局引发科技行情
2月25日,天弘基金举办《重塑全球格局,还看中国AI!——2025天弘科技大咖研讨会》。关于本轮科技行情爆发的本质是什么?华泰研究所电子与计算机首席谢春生表示,本轮科技行情的爆发本质上源于中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突破。
谢春生表示,在过去两年中,中国在AI产业链的终端制造环节具有优势,例如特斯拉产业链及苹果产业链,我们比较擅长“打铁”的部分,就是靠高端制造去拼价格,我们的成本优势会很强。但是在其他环节,比如算法、大模型和芯片,我们并没有太大优势,核心环节相对薄弱。然而,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中国在AI产业链中的优势从终端扩展到了模型环节。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自主权,也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谢春生强调,本轮科技行情的持续性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业绩兑现能力:高估值的持续性最终取决于业绩的兑现能力。在美股市场,2023年是普涨阶段,几乎所有与AI相关的资产都实现了显著增长。然而,到了2024年,市场进入分化阶段,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不同环节的业绩表现。例如,2024年上半年,美股算力板块因业绩超预期而继续上涨,而应用板块则在下半年表现强劲。
二是投资节奏的重要性:谢春生指出,2025年科技股的投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投资者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投资节奏,例如上半年关注算力板块,下半年关注应用板块。这种节奏的变化反映了市场从普涨到分化的演变路径。
三是港股与A股的市场表现:谢春生认为,港股和A股的走势与2023年的美股市场类似,呈现出普涨特征。然而,随着市场进入分化阶段,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不同板块和个股的业绩表现。港股科技股的强势表现也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活跃。
谢春生还提到,全球投资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科技股的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AI技术的崛起,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高盛等国际投行纷纷呼吁对中国科技资产进行加配和重估。这种全球投资结构的变化不仅推动了港股和中概股的强势表现,也为A股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