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通成功发射中星10R卫星 创新引领五年不到累投3.45亿研发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中国卫通(601698.SH)再发射一颗卫星!
2月23日晚间,中国卫通发布公告,2月22日,中星10R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中星10R卫星将在通过在轨测试后交付公司运营管理。
前几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表示,中国卫通目前在轨星队规模达18颗,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星16号、中星19号和中星26号高通量卫星相继成功发射,中国卫通已初步建成首张完整覆盖我国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预计到“十四五”末期,高通量卫星总容量将超过500Gbps。
中国卫通主要从事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公司注重研发,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五年不到,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45亿元。
再发射一颗卫星
2月23日晚间,中国卫通发布公告显示,2月22日,中星10R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卫星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中星10R卫星将在通过在轨测试后交付公司运营管理。
据悉,中星10R卫星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主要为中国及西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卫星在轨测试后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卫通运营管理。
公告还称,中星10R卫星在实现中星10号卫星业务平稳接替的基础上,卫星资源能力较中星10号卫星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现有用户业务需求。
中国卫通同时表示,中星10R卫星在满足现有用户需求的同时,为中国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更好落实“走出去”战略,以及维护国家卫星通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据了解,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卫通运营管理17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是我国唯一拥有自主可控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卫星转发器资源涵盖C频段、Ku频段以及Ka频段等。公司广播通信服务覆盖中国全疆域、周边及“一带一路”主要区域。“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范围全球超过95%的海上航线,Ka高通量卫星覆盖中国全境及周边区域。
在境外市场,公司为东南亚、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传输服务。2024年,公司深化国际市场拓展模式,新增印度广播电视、太平洋海事服务等项目,深入推广中星26号卫星高通量业务,在缅甸、老挝等国开展项目合作,非洲相关地区卫星通信集成项目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资产负债率14.43%
中国卫通主营业务为卫星空间段运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于2019年上市。
上市以来,中国卫通仅进行过一次增发,该次增发在2022年10月完成,募资21.54亿元,均用于卫星项目,分别为中星6D卫星项目、中星6E卫星项目、中星26号卫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加上IPO募资,其累计募资金额达32.42亿元。
在此情况下,中国卫通的研发成本也不断增加。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8720万元、7220万元、6859万元、6895万元、4817万元,五年不到,研发费用累计投入3.45亿元。
业绩面上,中国卫通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5.57%;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18.42%。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费用管控优化和卫星保险理赔收入。其中,卫星保险理赔收入达2.33亿元,成为净利润增长的关键推手。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9.74亿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这或许表明,2025年订单交付将带动收入回升。
业绩稳定的同时,中国卫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除2022年外,基本在20亿元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为7.4亿元,同比增长3.48%。资产负债率逐年大幅下降,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231.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4.43%。
与此同时,中国卫通还积极分红,自上市以来,其累计以现金形式向股东分配红利5.97亿元。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