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2023年归母净利实现扭亏 新任董事长吴磊能否带领公司进一步提升盈利?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孙文青
1月30日晚间,上海电气交出了“换帅”后第一份成绩单。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上海电气预计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6亿元至3.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上海电气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聚焦主责主业,部分业务板块毛利额及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显著上升。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大催收回收力度,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此外,报告期内,公司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损失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
但在扣非净利润方面,上海电气依然难脱亏损困境——公司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2.1亿元至亏损14.5亿元。这也是上海电气在2021年、2022年后继续扣非净利润为负。
受“专网通讯”、恒大债务违约事件持续影响,上海电气近年来整体表现并不尽人意。2021年、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303亿元(调整后)、1176亿元,而对应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分别为-99.88亿元、-35.6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8.9亿元、-47.10亿元。
因此,早在2023年年初,上海电气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整体盈利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年方向,提出2023年研发投入率不低于4%。具体举措上,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海上漂浮式风机、氢能装备、新型储能等新赛道领域的研发投入,在先进能源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工业母机等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重点培育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自动化装备与软件等战略新兴产业。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储能市场正在初期快速增长阶段。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达到23.12GW/49.16GWh,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以及储能技术的应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受限于成本问题,但国内目前储能商业化进展仍比较快,不排除今后成本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2023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实现新增订单82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4%。其中,来自能源装备订单金额为494.6亿元,工业装备214.3亿元,集成服务111.2亿元,并在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83.71亿元,同比微增0.40%,归母净利润8.21亿元,扣非净利润3489.6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上海电气又一次迎来了董事长更迭。2023年12月份,吴磊出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董事长,前任董事长冷伟青调任另一家上海国企上实集团。吴磊就职后的初步动向基本延续了上海电气此前既定的经营战略。过去将近两个月时间内,上海电气先后与华能集团、中核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就进一步合作展开交流。2024年1月份,上海电气与山西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与装备产业创新、“风光储氢”新能源、“零碳产业园区”创建、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及绿色化工等领域开展合作。
接下来,吴磊能否通过发力风光储氢新领域,带领上海电气进一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有待关注。在林伯强看来,当前,传统风电设备企业具备转型的条件,如政策指导,但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需要技术、人才等积累,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想要进军“风电+储能”,一体化是趋势,但仍需要一段时间。
张孝荣也表示,“十四五”期间,风电产业迎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价格战等挑战。传统企业在兼顾原有业务的同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融入储能新赛道。风电+储能项目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传统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风电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如弃风问题、需求波动等。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