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个“更”读懂中国电信劳模

查股网  2025-07-24 11:28  中国电信(601728)个股分析

近年来,在中国电信云改数转进程中,员工队伍持续涌现出一批批劳模先进,他们立足岗位、创新创造、服务社会、示范引领、影响广泛,呈现出蓬勃之势。2025年,全集团18个单位的26名员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奖数量居央企前茅,行业第一。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红色电信精神。他们以更坚定、更可靠、更创新、更为民、更进取、更奉献、更担当的实干作风,为全集团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学习标杆、彰显榜样力量!

本篇让我们从“更坚定”读懂中国电信劳模:

更坚定

追难点堵点卡点突破创新

全国劳动模范常亚峰善用新方法、敢啃硬骨头,他从网络安全、通信电源、绿色节能等技术上的难点、堵点、卡点突破,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以小革新推动大效益,多项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落地。他积极落实“双碳”行动,深耕通信行业绿色低碳节能降耗领域,试点“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智能预付费电表系统”,累计节省电费近千万元;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创新成果,案例入选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库。

2022年,泰兴电信中心局实施高低压配电绿色智能扩容改造。从前期立项设计、方案会审到制定精细化割接方案,从组织模拟现场操作演练到完善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机制,他全程把关,连续三天高度紧张割接指挥,值守现场72小时,出色完成了高低压配电扩容改造。

2024年9月,超强台风“贝碧嘉”在江苏沿海强势登陆。狂风暴雨导致多地的市电中断,大面积停电派单如潮水般涌来。面对险情,常亚峰立即带领抢修队伍奔赴一线,在狂风暴雨中连续奋战15个小时。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成功守护了城市通信“生命线”。

常亚峰的执着和坚守,成功保持通信电源27年零中断的纪录。他犹如团队的“定海神针”,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以小革新带来大效益,以“十年如一日”带来安全稳定。

更坚定

驻巴渝大地书写无“线”可能

全国劳动模范李杰扎根山城网络一线,从边远山区到城市地铁,从5G基站到智能终端,只为让重庆每一寸土地上的信号都更稳、更强、更可靠。

“手机信号一会儿连重庆,一会儿又跳四川”——在重庆潼南与四川遂宁交界的一个山村,曾经频繁的信号切换给村民的日常通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当时在接到反馈后,李杰迅速带领团队赶赴现场,用专业设备模拟用户通话,在村里各个人口聚集点逐一测试优化。经过反复排查和调整,这里的无线网络覆盖混乱难题终于被根治,村民们的手机信号稳定了。

▲图中右二为李杰。

谈起这次网络优化经历,李杰说:“解决百姓身边的问题是运营商的责任。重庆是山城,地形地貌特殊,无线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建设和优化高质量的无线网络,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通过一遍遍测试、一次次分析、一点点改进,才能找到最适合的解决办法。”

像这样深入一线解决难题,对有着二十年网优经验的李杰来说已是工作常态。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摸清辖区内移动通信网络状况,他背着测试设备跑遍了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基站,绘制出第一张移动网络覆盖地图,为后续网络优化奠定了基础。白天外出测试信号、优化参数,晚上分析数据、制定方案,加班到深夜也是家常便饭。

从2G、3G语音通信到如今5G万物互联,通信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网络流量呈几何级增长。李杰也从当年的“路测工程师”成长为山城通信网络的“守护者”,他始终奋战在网络优化一线,守护千家万户的通信畅通。

更坚定

破技术藩篱服务国家战略

全国劳动模范刘思聪,从2G到5G,从基层技术员到通信领域领军人,他致力于突破技术藩篱、服务国家战略,用一项项填补行业空白的成果,让通信智慧点亮更多地方。

2016年,刘思聪迎来了一个非常规挑战——远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为国家级重大时政活动提供通信保障。人生地不熟,环境艰苦,任务重大,这场考验不仅是业务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与意志的淬炼。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刘思聪和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披星戴月,圆满完成任务,赢得国家相关部门高度肯定。

此役之后,刘思聪开启了技术帮扶老少边穷地区的征程。2017年,他作为湖北电信无线网络优化专家,远赴西藏,为自治区4G网络系统开网优化。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没有阻挡他出色完成任务,获得了西藏电信公司专文感谢。此后数年,他牵头建立起湖北与内蒙古、西藏电信公司之间的长效技术支撑机制,现场支援15人次、远程技术支持30余项,将技术之光照进更多偏远角落。

经历了不同环境的锤炼,刘思聪积累了应对复杂挑战的自信与从容。面对工作,他从不迷信权威,不拘泥经验,总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018年,他领受新任务:优化湖北西北部汉十高铁沿线无线网络覆盖。全线桥隧占比高达68.65%,传统信号覆盖方案难以奏效。刘思聪大胆借鉴城市密集楼宇无线覆盖经验,提出创新设计:在隧道两端建设小型基站,配合定向天线,将信号像激光束一样精准送入隧道,极大提升了隧道内通信体验。这一创新方案在确保网络优质覆盖的同时,节省了超过50%的建设成本,并在全国高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刘思聪先后参与完成20余项重点项目,自主创新的地铁双缆双流部署方案获得专利,多个项目在省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任随州公司副总经理后,他带领技术团队专注于云电脑项目的技术革新和推广,作为国家级云电脑试点,随州云电脑项目已被列入《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于2024年正式通过国家级验收。

更坚定

注新高度投身“网络强国”

全国劳动模范黄云飞,从5G独立组网的全球突破到北斗时空网的厘米级精度,从城中村的信号盲区到低空经济的无人机航线……他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网络强国”,不断为中国通信技术标注新的高度。

黄云飞初到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工作时,从学徒开始,爬遍了广州的无线基站。从业30年,从小灵通到2/3/4/5G,黄云飞一直担任广东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技术负责人。

▲图中右二为黄云飞。

2003年的冬夜,正在攻关中国电信首个3G规划项目的黄云飞,因导航缺失导致司机在乡间小道绕行几个小时而错过见外婆最后一面。那之后,黄云飞便暗下决心要终结这样的遗憾,这也成为他不断追求创新、追求卓越的动力之源。

2019年,当全球通信行业仍在为5G组网方案争论时,他带领团队在珠江畔的广州塔下点亮了中国通信史上的里程碑——全球首个5G SA(独立组网)商用网络正式开通。2.7Gbps的峰值速率背后,是两年间攻克12项核心技术的鏖战:云化部署的核心网元、端到端的网络切片、共建共享的架构设计……每一项突破都需在“无人区”开辟道路。团队成员回忆,为验证4/5G融合组网的稳定性,黄云飞曾连续三个月带领团队在模拟环境中测试超过2000种场景,累计调整参数数万次。“没有参考手册,我们就自己编写规则。”他常对团队说。

▲图中右四为黄云飞。

荣誉加身后,黄云飞依然保持着通信人特有的 “战时节奏”,他带领团队研发的6G原型机实现10公里1Tbps传输、通感一体化基站为自动驾驶提供亚米级定位服务、“5G+智慧农业”系统让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50%。正如他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上的坚定宣言:“我们追逐的不是实验室的勋章,而是让技术之光照亮千家万户、千行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