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交建减亏55亿,减亏幅度近90%

查股网  2025-04-08 10:19  中国交建(601800)个股分析

日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19.44亿元,同比增长1.7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84亿元;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49.11亿元(含税),占该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1%,较2023年现金分红比率提高1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交建深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机构能增能减”等改革为关键一招,深层次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能,实现了从规模增长到质量提升的全面蝶变。

01

瘦身健体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交建深知,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因此,中国交建聚焦提升生产经营质效,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全层级盘点现有组织机构运营质量,针对性开展机构压减专项工作。

2023年以来,中国交建共计压减法人机构86户,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5级以内,此举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还提高了决策效率,使企业更加精简高效。

在压减机构的同时,中国交建还坚决关停亏损企业,防范风险。公司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新官必须还旧账”的原则,实施亏损治理包保及挂牌督办机制,108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通过树立“减亏就是创效”的鲜明导向,压实责任、铁腕治亏,纳入专项治理的48户重点亏损子企业,整体减亏55亿元,降幅近90%,超额完成整体减亏60%的任务目标,有效地止住了出血点,为企业轻装上阵、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优化布局方面,中国交建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主动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打造了中交设计、中交钢构、中交管道等专业化平台。通过出台《功能使命类改革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了公司市场布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建设规划,成立了华南建设、西部投资、长江建设等区域专业化公司,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以业绩论英雄

薪酬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企业激发员工潜能的重要手段。

在薪酬改革方面,中国交建上同样下足了功夫,坚持“业绩论英雄”的原则,将工资总额全面联动“一利五率”经营发展质效,实行“三上三下”全周期动态调控。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施全口径职工薪酬监测,执行“月提醒、季通报”,确保了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性。2023年,中国交建所属二级企业效益性工资增减幅差距达到50%以上,有效地拉开了不同业绩企业之间的薪酬差距,从而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对于战新业务“焕新行动”、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和关键技术攻关计划,中国交建实施工资总额单列,总量占比达23%。同时,对10家“双百企业”“科改企业”,加大工资总额“备案制、周期制”授权,释放更大自主经营活力。2024年,中国交建在新兴业务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7053亿元,同比增长46%。

在薪酬分配方面,中国交建突出“价值贡献”导向,出台了薪酬分配正负规范清单,强化了市场化激励机制。对于不合理过高收入坚决清理整治,子企业任期激励全部在任期审计后兑付。同时,从严规范关键岗位收入分配秩序,实施参股企业派出人员业绩联动考核及限薪超额交回政策,切实维护了国有股东权益。2023年,公司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管理人员浮动工资占比达70.41%,管理人员收入差达231%,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还激发了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

此外,中国交建还构建了企员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升级了中长期激励“1+8”制度体系,制定了《项目超额利润分享工作指引》,并成功实施了第一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658名核心骨干与企业发展质效深度绑定,共同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2023年,所属20余家科技型企业、超1000余名科技关键人才实施了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激励计划,人均激励额度达3万元/年,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2024年,中国交建研发开支为263.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2%,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实效。

03

强化干部管理

干部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交建通过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选人用人、考核不胜任退出机制等措施强化干部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治理效能。

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面,中国交建抓实经理层契约条款的刚性兑现,确保绩效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2023年,绩效薪酬增幅和降幅超20%的经理层成员分别达到411人和334人,占比分别为14.81%和12.03%。87人因触发合格线条款,全年绩效薪酬为零。此举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也极大地激发了经理层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中国交建纵深推进管理人员契约化管理工作,组织9000余名各级管理人员签订目标契约书,完成率超过94%。此种契约化管理方式,不仅明确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也为其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晋升路径。

在市场化选人用人方面,中国交建全级次建立完善了竞争上岗机制。仅2024年上半年,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聘、“相马选马”等方式竞争上岗的管理人员就达1483人,竞争上岗比例达67.23%。“竞聘赛马”已成为企业发现选拔优秀干部的常态化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此外,中国交建还建立了科学的考核不胜任退出机制。全级次子企业100%建立并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经营业绩考核、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等有机结合。2023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管理人员为1020人,退出比例达10.28%。这一机制有效地确保了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同时还保持了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04

优化人才配置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交建在人才配置上同样下足了功夫,通过实施“三定”回头看专项行动,使各级子企业总部员工、干部人数与企业发展规模、运营效益双向挂钩。2023年,通过“回头看”压控各级子企业总部编制600余个,有效地提升了总部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公司对经营质效持续低下的重点企业实行提级管控,集团总部基于改革质效和价值贡献对重点企业用工结构“一企一策”动态调整。此举不仅确保了总部的战略引领作用,更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人才建设方面,中国交建开展“十四五”中期人才盘点,紧跟战略分析人才总量需求,科学主动、有保有压地推动人才建设,建立完善内部人才市场,实施动态“看板”管理。每年近1000个岗位面向集团一级市场挂榜内招,内部平台累计投递简历20000多人次,不仅拓宽了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提升了企业内部整体人才竞争力。

此外,中国交建还畅通退出渠道,激发内部良性竞争。公司制定《员工市场化退出工作指引》《劳动用工全过程法律风险防控要点》等制度,根据员工退出的28种情形对应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确保了员工市场化退出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实质合规、流程合法。

2023年,中国交建市场化退出比例达4.54%。通过畅通退出渠道,公司不仅优化了员工结构,更激发了内部良性竞争氛围。同时让员工们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