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智启未来新程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京沪高铁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的展示区。
当前,中国铁路智能化浪潮奔涌,京沪高铁正以先锋之姿,重塑出行体验
它不仅是连接京津冀与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中国铁路智能化发展的标杆
它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开启了未来出行的全新篇章
依托智能铁路创新成果,京沪高铁不断优化旅客的出行体验
选择京沪高铁,搭乘的不只是高速列车,更是体验智能交通时代的先行力量
“北斗+惯性导航系统”和“京沪高铁基于北斗+5G的铁路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专用系统”是京沪高铁智能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铁路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诸多创新成果让京沪高铁在智能交通的赛道上更加自信从容,也让人民的出行更美好。京沪高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的领跑风采。
京沪高铁基于北斗+5G的铁路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专用系统
高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随着高铁线路投用时间及里程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检测巡检的投入日益增长,且人力巡检存在盲区、无法全天候获取现场信息等缺点。
针对以上问题,京沪高铁部署高安全、自主式高铁专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依托无人机高位、快速的优势,对高铁基础设施和环境隐患进行全方位“体检”;通过“天眼”视角,运用红外、定焦/变焦、激光点云、倾斜摄影等多种载荷重点巡视传统巡检无法解决的“痛点”,对高铁网络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监测,推动新一代高铁基础设施巡检方式变革。
该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1.巡检任务全自动飞行管理:巡检任务自动生成—路径规划—无人机自动起降—巡检目标自动捕获感知—精准复拍—飞行视频实时回传—巡检数据自动上传—数据智能辨识分析—缺陷自动定位告警。同时支持上百台无人机并行联动巡检。
2.运用智能算法实现工务、供电、电务、环境等多专业场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广域巡检与智能化辨识研判,自动识别70余种缺陷种类,实现缺陷分级报警,并对自然环境的山区边坡、地形地貌进行跨时间演化比较,实现全方位的智能化分析。
3.突发事件超视频操控:基于5G大宽带远距离可信传输,实现指挥中心、指挥车等无人机控制权切换。
4.通过电子围栏自动防护、智能化自主避障等技术保障飞行安全。
该系统自2023年在京沪高铁试点部署后,较传统巡检效率提升了近10倍,显著提升中国高铁检测智能化水平。
北斗+惯性导航系统
在保障高铁运营顺畅、安全的多种因素中,轨道铺设精度及平顺性至关重要。传统检测工具及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轨道施工及维护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研发了北斗+惯性导航系统。该系统将倾斜传感器、里程编码器、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和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进行集成,可以快速获得轨道中线绝对坐标轨道的几何参数,包括轨距、超高、水平、高低等数据。
北斗+惯性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在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中的轨道铺设、轨道精调、轨道维护作业中,绝对测量模式下通过图形化操作界面,实现一键设站测量,绝对测量平均作业速度达到每小时2公里,大大提高了夜间环境下轨道维护作业的测量效率。该系统通过多元数据融合技术计算轨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实现了绝对位置毫米级、小于等于1毫米,相对定位亚毫米级、小于等于0.2毫米的轨道测量精度,高效精准地保障高铁运输的安全与稳定。
在京沪高铁廊坊站的轨道检测工作中,北斗+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提供精确的空间位置信息,通过实时获取轨道检查仪在轨道上的准确位置,确保检测数据的空间坐标精准无误,为后续的轨道状态分析和维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本版图文均由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