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批银行罚单涉及光大银行 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成光大银行违规“重灾区”

查股网  2025-02-06 14:38  光大银行(601818)个股分析

2025年首批银行罚单来了!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合计被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近日,央行官网公布了2025年首批四张罚单,农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等四家银行因多项违法行为,连同逾50名相关责任人被罚,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亿元。记者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光大银行多次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重罚,凸显出其内控管理的严重失序。去年12月,光大银行上海大华支行因贷款管理与信用证管理问题被罚款150万元,而这只是其违规问题的冰山一角。据统计,2024年内光大银行累计被罚款超过2000万元,涉及信贷业务、票据管理等多个方面,信贷业务更成为违规重灾区,包括贷前调查不尽职、资金违规回流、贷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频繁的违规行为不仅导致巨额罚款,也反映出光大银行在基础风控上的严重缺失,已对其整体经营能力造成了重大影响。

频繁违规暴露内控管理危机,江苏已成“重灾区”

过去一年来,光大银行因频繁的监管处罚和内部腐败问题,成为金融行业焦点。就在不久前的2024年12月4日,光大银行上海大华支行因贷款管理和信用证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处以150万元罚款,而这仅是光大银行2024年众多违规事件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该行年内累计被罚没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违规行为涉及信贷业务、票据管理、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暴露出其在合规管理上的严重漏洞。

在系统性违规“塌房”中,光大银行各地分支机构接连被罚“中枪”,包括江苏在内的多个省份俨然成为该行违规“重灾区”。例如去年1月8日,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到位造成信贷风险、发生员工业内涉刑案件”被处罚金100万元,并对相关业务负责人作出警告和罚款处理,同时,时任无锡惠山支行行长王峰及无锡分行公司营业部总经理王承忠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而在2024年内,无锡分行并不是唯一一次因内控问题被监管层处罚。9月26日,该行又因“项目贷款管理不尽职、流动资金贷款三查不到位、交叉金融业务底层资产穿透管理存在缺陷”等被处罚金180万元,此外,该分行的副行长陈海华等三位管理人员也因此事受到警告并被处以罚款。回顾去年,无锡分行也成为光大银行收到百万级罚单最多的分支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银行无锡分行现任行长是刘国华,无锡分行前任行长是乌妮娜,2024年7月升任光大银行总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总经理。

相关记录显示,除江苏,除无锡分行外,光大银行南京分行、淮安分行、徐州分行等省内的多家分支机构也收到罚单。其中,南京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被处罚金200万元,也是今年以来单笔最高罚款。徐州分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严”被处罚金115万元,此外还因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的违规行为被处罚金59.41万元。盐城分行因贴现资金直接回流出票人相关违规被处以209.49万元的罚款。2025年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发布一张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行因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虚增存款,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60万元。

在屡屡开出的罚单中,除业务违规外,内控管理问题也频被曝光,制度执行、人员管理和风险管控领域多有涉及。其中,在制度执行方面,光大银行总行因“投诉处理内部控制不严”被罚20万元;在人员管理方面,多家分行存在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履职等;在风险管控方面,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到位成为普遍问题,南京分行受到重罚就是一例。相关记录还显示,自去年至今,光大银行已有8位分支行行长、副行长因违规问题受到处罚。

面对如此大的合规风险,光大银行南京分行显然压力巨大,特别是相关负责人身上担子不轻。据了解,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目前的法人代表是张伟。

银行高层腐败与人事动荡不休,治理根基严重受损

光大银行的问题还深植于高层腐败与治理失效之中。过往记录显示,近年来,包括光大集团原董事长李晓鹏、前董事长唐双宁、前党委副书记张华宇等十余位高管也先后被查落马。这些丑闻导致了光大银行高层频繁更换,涉及董事长、正副行长、董秘、监事长、非执行董事等多个关键岗位。特别是行长一职,在五年内经历了五次更迭,现任行长郝成于2024年7月刚上任。

高层腐败和管理层动荡的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了光大银行的决策连续性和战略执行力,腐败问题不仅局限于管理层,还蔓延至基层员工。包括无锡分行在内,类似员工业内涉刑案这样的事件,近年来,在光大银行内部已不止一次发生,也暴露了其内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重大风控预警机制已出现垮塌。

2024年,光大银行管理层动荡加剧,频繁的高管更迭导致经营决策缺乏连续性,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的业绩表现。此外,光大银行的内控管理问题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统计了今年上半年15家A股上市的全国性银行(含6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投诉量有关数据。其中,光大银行以31.25万件的总投诉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长71.31%,贷款业务投诉量更是同比激增165.05%,银行卡、债务催收投诉量也分别同比增加84.70%、43.14%。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显示,截至去年12月11日,光大银行涉及诉讼超过1.1万条。频繁的违规行为和客户投诉,反映出光大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的严重失序。

业绩下滑与增长乏力:光大银行面临严峻挑战

在内控失效和腐败滋生的背景下,光大银行的经营业绩也面临严峻挑战。自2019年以来,光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持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降至-8.76%,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位。资产质量问题也对其增长动能产生了负面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总资产增速仅为0.73%,远低于2020年的13.41%。不良贷款率虽维持在1.25%,但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加,逾期贷款增长加速,反映出资产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此外,光大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逐步下降至170.73%,接近150%的监管红线,未来可能更加依赖融资来支撑现金流。

面对连年的违规罚单、业绩滑坡和管理失序,行业观点普遍认为,光大银行的治理和改革已迫在眉睫,否则难以挽回信誉危机,尤其是针对内控管理的混乱和腐败问题的根深蒂固,需要彻底反思,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整顿,对江苏区域这样的“重灾区”更要祭出“严打”手段。同时,光大银行需要恢复客户信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优化业务流程改善市场形象。与此同时,在业绩方面,光大银行需加快资产质量的修复,减少对短期重组的依赖,切实提升盈利能力。

总之,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光大银行或许真的需要“猛药治沉痾”。只有真正解决内控问题,重塑治理结构,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

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