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背后,沪农商行的“稳健”含金量究竟如何?

查股网  2025-10-25 09:45  沪农商行(601825)个股分析

近期,上海农商银行中期分红23.24亿元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33.14%的分红比例在A股上市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看似是对股东诚意满满。然而,若细读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不难发现这场“分红盛宴”背后,隐藏的是营收增长乏力、盈利结构失衡与内部治理矛盾的隐忧。

上半年,沪农商行营业收入134.44亿元,同比下降3.40%,成为长三角地区已披露中报的城商行中唯一营收负增长的银行。净利润的微增,主要依赖于成本压降与非经常性收益的支撑,而非主营业务的内生动力。作为银行盈利核心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45%,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3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资产端收益率出现“断崖式”下跌,贷款平均收益率降至3.32%,其中对公与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46和50个基点,反映出在利率市场化与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该行资产定价能力正明显弱化。

非息收入虽录得2.19%的增长,但结构上严重依赖高波动性的投资收益。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激增44.63%至20.52亿元,主要受益于债市行情波动与会计科目的一次性贡献。相比之下,体现银行中间业务实力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反而下降4.1%,增长仍高度依赖代理保险与理财等单一业务。值得警惕的是,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该行营收同比增速仅为0.24%,主营业务增长几乎停滞,“虚火”之下的增长质量令人担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零售业务的持续收缩与风险抬头。上半年个人贷款总额下降1.69%,其中消费贷款与经营贷款分别减少18.25亿元和36.67亿元。在零售信贷整体收缩的同时,个人贷款不良率却上升18个基点至1.50%,显著高于对公贷款0.94%的水平。资产质量的结构性分化,折射出该行在零售转型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失衡。

为应对盈利压力,沪农商行采取了“降薪增员”的管控策略。在员工总数增加358人的背景下,员工薪酬总额下降11.19%,相当于人均薪酬下降约14%。然而,关键管理层薪酬并未同步调降,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差距引发内部公平性质疑。这种“增人降薪”的模式虽在短期内压降了成本收入比至27.9%,却可能对员工士气与长期人才留存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该行还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来维持利润增长。上半年拨备覆盖率由352.35%降至336.55%,拨备率也从3.4%降至3.26%。在息差持续收窄、营收增长疲软的背景下,这种“拨备反哺利润”的做法虽能短期美化报表,却也削弱了银行未来抵御资产质量波动的能力。

沪农商行在战略层面提出“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并在科创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有所布局。然而,这些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盈利贡献,也难以在短期内扭转息差收窄与零售疲软带来的增长压力。

综合来看,高分红虽在短期内提振了市场情绪,却无法掩盖沪农商行在核心盈利能力、业务结构转型与内部治理方面面临的深层挑战。如果不能在息差管理、零售创新与中收多元化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仅靠“降本调账”与分红维系市场信心,其长期发展的“成色”将难以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