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利润增速的秘密

查股网  2024-05-11 22:17  成都银行(601838)个股分析

  来源:瑞度

  文/瑞财经 曾树佳

  成都银行(601838.SH)资产破万亿、营收与净利双增,风评一度高涨。

  这家城商行对外高呼,自己将继续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并持续拓展政务金融业务、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业务“三大护城河”。

  在聚光灯之下,它也显现出一些业绩隐忧。

  比如,去年成都银行减少计提了约14亿的信用减值准备,保住了利润的增速,这似乎有消耗“储备粮”的意味;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更表明其必须做好业务发展和资本积累、补充。

  去年11月,王涛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了成都银行行长职务,董事长王晖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再次“一肩挑”,这或许会加大他的压力。

  自2019年,成都银行就提出了向“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转型的发展战略。此后,它屡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这个战略,其中的“大零售”,甚至成为了战略引领。

  现实中,成都银行的“大零售”战略转型,还未真正完成。成都银行的零售贷款中,个人购房贷款的比例,在个贷中仍超过了七成,它还未解除对地产的依赖。

  01

  减少计提补充利润

  今年一季度,成都银行营收56.38亿元,同比增加6.27%;归母净利润28.51亿元,同比增加12.83%,

  过去的2023年,它同样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升。年内,其营业收入为217.02亿元,归母净利润116.71亿元,各自同比增长7.22%、16.22%。

  同期,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为504.29%,比2022年增加不到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超过500%。是拨备覆盖率超过500%的三家银行之一。

  在维持高拨备覆盖率的同时,成都银行减少计提了约14亿的信用减值准备,占净利润7.93%。2023年,成都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9.79亿元,同比下降41.54%。

  其中,它减少债权投资准备8.6亿元,这已经是它第二年减少债权投资准备,2022年减少的数额是5.34亿元。

  换言之,成都银行之所以能实现可观的利润增长率,除了营收增长的带动之外,还与其掏出“余粮”,减少计提有关。

  从营收的构成来看,2023年,成都银行收获利息净收入176.54亿元,同比增加6.87%,占营收比重81.34%,超过八成,与上一年相比差距不大。

  而由于债券规模逐渐增大,其投资收益则增长23.48%至31.74亿元;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方面,成都银行收获了15.77亿元,同比增加192.91%,增长最为显著,占净利润8.93%。

  不过,在非利息收入中,成都银行去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25%至6.62亿元,其中理财中收下降9.8%至4.05亿元。

  自2019年,成都银行就提出了向“数字化、精细化、大零售”转型的发展战略。此后,它屡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这个战略,其中的“大零售”,甚至成为了战略引领。

  若按照产品类型划分,去年,成都银行的个人贷款一项里,个人购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个人经营贷款,分别为914.92亿、180.22亿、138.16亿,占比个贷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4.2%、14.6%、11.2%。

  在大零售领域中,消费贷是成都银行有意提量的重要发力点,但从数据上看,其在该方向的布局,相对的比例仍较小。

  去年,成都银行旗下的锦程消费金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录得2.61亿元,同比增长1.95%。相比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的金融消费公司,锦程消金的业绩较为逊色。

  相比较而言,成都银行零售贷款,走的还是高度依赖地产的老路,因为个人购房贷款的比例,在个贷中超过了七成。

  02

  资本充足率下降

  要窥探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一般看的是不良贷款率。

  截至2023年末,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68%,较上期末减少了0.1个百分点。尽管该数值在业内处于低位,但其中有三个细分领域的不良贷款率,有所提升。

  具体为,个人购房贷款不良率为0.45%,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1.17%,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3.04%,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

  去年,成都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但风险资产增速高于资本增速,导致了其资本充足率的下降。

  2023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9%、8.98%、8.22%,同比分别下降0.26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商业银行相应资本充足率。

  据统计,近三年来,成都银行上述三项指标呈现出了下行趋势。

  其中的一级资本充足率,由2021年的9.84%降至8.98%,已逼近8.5%的监管“红线”;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仅比监管要求高出0.72个百分点。

  针对资本充足率逐年走低的问题,成都银行表示,将坚持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导向,不断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做好业务发展和资本积累、补充的有效平衡。

  今年,成都银行将重点做好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的发行工作,并持续推动公司剩余可转债转股。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8月以来,成都银行已至少5次发债,补充一二级资本。

  其中,2022年3月,它完成8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债券简称为“成银转债”。截至该年年底,成都银行已将募集资金净额79.92亿元,全部用于支持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成都银行已累计有28.03亿元成银转债,转为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占成银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35.04%。

  因转股形成的股份数量累计约2.02亿股,占成银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5.58%,尚未转股的成银转债金额为51.97亿元。

  03

  王晖一肩挑

  资料显示,成都银行的前身,为成都市城市合作银行,2001年完成对资不抵债的成都汇通城市合作银行资产的接收工作,几年后更名为成都银行。

  2018年,成都银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成都银行现任董事长为王晖。去年11月,王涛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了成都银行行长职务,董事长王晖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自2020年5月,王涛便获聘为成都银行行长,与王晖搭班掌舵该行。其间,成都银行资产规模由约6000亿升至万亿元,成为西部首家万亿级城商行。

  王涛辞任之后,成都银行在公告里,肯定了王涛在支持区域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施该行战略转型等方面的贡献。

  年满56岁的王晖,只能再次一肩挑两担。这并非他首次身兼两职,2018年8月,王晖开始担任成都银行董事长时,还未辞去该行行长职务,直到2020年5月才辞任行长。

  尽管王晖担任成都银行董事长已近六年,担任成都银行行长的时间更长达近12年,但随着王涛的离去,王晖身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成都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3.67%。多年来,它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90%以上。

  该银行的前三大股东,为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丰隆银行、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三者分别持股20%、19.76%、6.37%。

  5月11日收盘,成都银行报15.35元每股,市值为5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