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跨越 400 亿立方米,迈出“增储上产”加速度
星空下的川西北气矿苍溪天然气净化一厂。 刘梅 摄
双鱼石区块首站检修现场。 刘梅 摄
2023年7月,四川盆地第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在广元市剑阁县开钻。敬宇翔 摄
川中油气矿仪陇天然气净化厂。 刘虹阳 摄
2023年10月,川西北气矿大探1井试井工作圆满完成,为下一步产能分析和科学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向气井试生产又迈进了一步。 刘浪 摄
□欣忆 (图片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提供)数说400亿立方米天然气●支撑能源保供4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2023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约1/5,是国家能源保供的“压舱石”,为持续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作出突出贡献。●温暖百姓炉灶4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保障了川渝地区95%的民生用气,辐射西南及华中20多个大中型城市。●助力经济发展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川渝地区GDP贡献率约3%,可以保障川渝地区80%以上的物资生产部门、3000余家企业使用天然气。●助力绿色低碳经测算,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标煤53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9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80万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天然气上产400亿立方米,保障经济社会用能的低碳转型升级,使得天然气在川渝地区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继续保持在2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天然气上产400亿立方米,将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能源保障。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还源源不断向东送往长江沿线城市,向北送往华北地区,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提供能源支撑。 12月14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天然气突破400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迈上400亿立方米新台阶。 横向来看,西南油气田公司建成我国继长庆油田之后又一个年产气量超过400亿立方米的大气区,也是全国第二大天然气产区。 纵向来看,2004年,西南油气田公司产气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2017年突破200亿立方米,2020年超过300亿立方米,如今再上400亿立方米新台阶。这期间,建成国内首个百亿产气区历时46年,跨越200亿立方米历时13年,跨越300亿立方米和400亿立方米均仅用时3年。 迈出“增储上产”加速度,西南油气田公司的秘密是什么?勘 探 先 行支撑储量持续保持高增长 在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看来,公司每一次百亿立方米级产量的突破,背后都有重大勘探发现作支撑。 “2011年进行的风险勘探,发现安岳大气田,历时6年高效探明、集中建成投产龙王庙组气藏,助力西南油气田公司2017年的年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2010年甩开预探钻成国内第一口页岩气井,发现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藏,2020年龙马溪组页岩气年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助力公司年产气量突破300亿立方米。”何骁说。 2023年同样捷报频传——10月,继灯影组二段测试获日产气42.16万立方米后,西南油气田公司大探1井灯影组四段再试获日产81.85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这是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西侧灯影组台缘带首口高产工业气井,勘探再获重大战略新突破,开辟规模增储新区块。 11月,在内江市威远县发现新的工业天然气产层——四川盆地奥陶系宝塔组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系四川盆地第31套工业天然气产层。此前,业界普遍认为四川盆地奥陶系宝塔组不具备发育大气田的条件。随着威寒1井获工业气流,发现新的工业天然气产层,开辟了四川盆地规模勘探新层系和领域。 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立足勘探主阵地,整体部署、立体勘探,突出风险引领、预探评价拓展,持续强化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创新,确保获取规模优质储量和油气战略新发现。集中勘探川中茅口组,在蓬深6井等4口井获百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开创了勘探新局面;风险勘探川西南部灯影组台缘带,取得重要新突破;加快评价天府气田沙一段,取得了重要新进展。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不断取得大发现、大突破,持续为“跨越400亿”开发建产夯实资源基础。随着勘探不断突破、认识不断加深,西南油气田公司形成川中古隆起震旦—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陆相致密气、盆地二三叠系四大规模增储新阵地,储量保持高增长。川中古隆起震旦—下古生界预计新增年产能20亿立方米;海相页岩气保持100亿立方米年产量,持续稳产;陆相致密气高效探明并建成35亿立方米年产能规模;盆地二三叠系资源潜力大,试采效果好,是“十四五”后两年规模增储与效益建产的重点领域。管 理 增 效 “三驾马车”拉动产量向上 分析400亿立方米的产能结构,常规气稳步上涨,年产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页岩气从无到有,千万吨级油气当量大型页岩气田基础不断巩固;致密气加速上产,日产气迈上千万立方米新台阶。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已连续10年保持储量年均近3000亿立方米高增长,连续9年保持年均30亿立方米以上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增储上产最快的油气田。 西南油气田公司精心组织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天然气开发生产,狠抓老井精细挖潜和新井快建快投,三大领域天然气产量持续上升,为公司上产400亿立方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月30日8时,长宁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突破300亿立方米,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2012年以来,长宁页岩气田先后经历先导试验评价选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中国石油八大压舱石稳产工程等三项重大历程,产量从2014年的1亿立方米快速攀升至2020年的56亿立方米,2023年预计产气超50亿立方米,连续4年年产量突破50亿立方米,产量稳居中国石油页岩气生产单位第一。 在页岩气领域,对中深层页岩气开发,西南油气田公司狠抓“控递减、增动用、拓外围”三项措施,持续提升工艺投运及时率,老井综合递减率控制在30%,加快实施长宁主体区加密和立体开发先导试验井建设,加快推进威远次核心区、薄储层区井建设;对深层页岩气开发,西南油气田公司强化技术攻关,突出规模建成投产,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抓好产能建设和生产组织。截至10月12日,今年页岩气产量达100.5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1.75%,连续4年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为推动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夯实基础。 10月15日,天府气田致密气日产气量1001万立方米,首次突破1000万立方米。今年以来,在致密气领域,西南油气田公司以“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为抓手,抓好天府气田产能建设和生产组织。同时,高效推进金秋区块井位部署与实施,已投产Ⅰ、Ⅱ类井占比超80%。1至9月,致密气产量超过3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85.2%。 在常规气领域,西南油气田公司狠抓龙王庙组气藏整体治水,加快震旦系气藏产能补充建设,抓好安岳多层系、蓬莱气区评价和试采;抓好老区气藏精细描述、措施挖潜,抓好铁山坡气田安全投产和川东北项目平稳运行。1至9月,常规气产量超过18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 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雍锐介绍,公司不断探索常规气“日费制”管理模式、推进页岩气管理新模式等,向管理要效益。采取常规气“日费制”之后,效益提升明显。蓬深16井钻至茅一段6062米完钻,完钻周期156.58天,相比区块提速模板提前42.05天,相比邻井提前60天;蓬深17井钻至茅一段6124米完钻,相比提速模板提前40.45天,相比邻井提前57天。 西南油气田公司对页岩气实行“甲方主导、联合管理、优快决策”总包井模式,甲方主导技术,乙方协同联动,组建油田公司、钻探企业联合专家团队;同时大力推广“日费制”成功经验,调动甲方资源,编制钻机评估标准、钻头及提速工具清单、提速关键技术清单,推广并持续优化升级区块提速模板,全面实现提速提效。2022年7月以来,新开钻的110口建产井全部采用新模式管理(“日费制”和联管总包模式),目前已完钻61口,平均钻井周期83.95天,达到钻井周期85天提速目标要求,比2022年降低28%,较同期完钻传统总包井指标缩短35%。科 技 驱 动 向万米深井油气钻探进军 7月20日,四川盆地第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在广元市剑阁县开钻。这是全球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难度高的万米深井之一;是继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深地塔科1井之后,我国第二口万米深井,标志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与装备水平进入万米深层时代。 万米深地油气钻探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超级工程,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地处四川盆地的深地川科1井因其复杂的地质结构成为全球钻进难度高的万米深井之一,对标全球13项工程难度指标,深地川科1井7项难度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向万米深地进军,是西南油气田公司以科技攻关成果有力支撑公司持续快速规模增储上产的缩影。西南油气田公司科技处副处长罗强介绍,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依托国家、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持续发挥集团内外部协同优势,攻克理论技术难题,构建了10大专业方向、12个技术系列、129项特色技术,勘探开发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新“三古”“三控”理论,支撑安岳、蓬莱、川南页岩气三个万亿大气田发现,发展完善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精细开发、页岩气工业化开采等核心技术系列,支撑安岳、川南两大百亿气区建设,推动致密气、盆地二叠系重大发现和规模增储,公司发展质量、速度和效益持续向好。 目前,西南油气田公司拥有勘探开发研究院等7家直属科研机构,科研队伍人数近2900人,牵头建成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实验室2个、四川省实验室1个、集团公司实验室2个。近年来,依托中国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和智力资源,联合组建了六大研发中心;与中国石油集团旗下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了立足现场的三大技术支持中心。通过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集了近500名知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高效构建“油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为2020年上产300亿立方米、2023年上产400亿立方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0月9日,深地川科1井三开钻头钻至井深2530米,单只钻头进尺510米,平均机械钻速3.9米/小时,钻进周期6.2天,钻井速度大幅提升,钻井效率超过预期。开钻以来,面临地层岩性变化频繁、砂砾岩夹层可钻性差等一系列世界级钻井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科研生产一体化,加速组织技术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表示:“在攻关过程中,我们将打造一批油气勘探超深层领域的‘国之重器’,形成一批基础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创建一批工程技术的工艺标准、规范和专利,打造国际领军人才和世界一流技术服务队伍,不断提升我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随着产量跨越400亿立方米新台阶,西南油气田公司已全面开启‘上产500亿、奋斗800亿’的新征程。”何骁说。 目标在前,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