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正式启动

查股网  2024-07-12 13:03  中国石油(601857)个股分析

  南海网7月12日消息(记者 刘孙谋)7月12日上午,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海南省生态环境厅、bp(中国)、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学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院校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现场见证试注启动。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据悉,该项目依托海南省“揭榜挂帅”重点研发专项《海南省陆域福山凹陷咸水层CCS示范工程》和中国石油“基础前瞻”科技专项《油气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方法研究》,分薄层试注和厚层试注两个阶段,CO2总注入量1万吨,计划总投资2360万元。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为国内咸水层CCS方案编制标准和规范制定、咸水层CCS封存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探索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海南省和中国石油参与国内及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CCS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的缩写,是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技术。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CCUS是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缩写。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CCUS通过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当前,CCS/CCUS技术通过其独特的碳减排机制和对能源转型的支持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兜底技术。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自2014年开始探索CCUS技术以来,中国石油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油田)经过连续10年攻关研究,成功打通了CCUS全产业链流程,破解了三类油气藏高效开发难题,累计埋存CO2超27万吨,增产油气10万吨,全产业链内部收益率达到13%以上,初步建成了中国石油在南方地区的CCUS产业基地。在成功探索CCUS技术后,南方油田将下一个攻关重点放在咸水层CCS技术。咸水层CCS是实现规模埋存二氧化碳的最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咸水层理论封存量占比大于90%,封存潜力巨大,对实现“碳减排”具有比CCUS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南方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地区企业,总部设在海口,主要从事陆海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和二氧化碳封存等业务。截至目前,南方油田在海南已累计生产原油超520万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油气产品全部供应岛内消费市场,带动下游油气产业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产值207亿元。

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海南省和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试注项目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记者 刘孙谋 摄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庞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