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自主研发管道设备数据库
8月11日,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项目推进会上,“数据驱动”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与效率提升。该公司储运技术中心技术员刘小龙现场演示:借助公司自主建设的管道与设备数据库,龙高线A段的管道检测数据不仅实现系统化管理,调取、分析缺陷效率大幅提升;坨子里1#泵的振动监测数据接入系统后,更实现了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为精准维护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目前,在管道清管、漏磁内检测、外检测及机泵压缩机监测评价等技术领域,该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以此为依托成功服务于油田内外市场,展现出强劲的技术输出能力。在此过程中,该公司积累了大量重要数据,但由于未能实现集中管理,逐渐凸显出数据算力不足、分析不到位、应用浅显等问题,这直接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难以通过深度挖掘来支撑管道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顺应油田公司新质生产力战略导向,推动技术优势向数据价值优势转化,该公司明确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升级路径,通过自主建设管道和设备数据库,结合行业标准和管理经验,研发相应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安全风险,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指导管道和设备安全运行。
基于此目标,储运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该管道和设备数据库的自主研发工作。此次自主研发覆盖面广且深入,主要涵盖管道、机泵、离心压缩机、储罐、失效等方面的数据系统,形成坚实的数据底座;同时完善数据分析和展示功能,包括管道缺陷分析、机泵振动分析、离心压缩机状态评估等。为确保该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该技术团队为其建立了强大的后台运维安全系统,通过精准分配用户权限和实时记录操作轨迹等措施,有效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通过设置误操作预警、拦截、溯源和定期备份功能,有效规避了数据被不良篡改或丢失的风险。
目前,该数据库已搭建成功并选取龙高线A段和坨子里1#泵作为样板数据库。先后收集了龙高线清管、内检测基础信息、清管性能实验、高后果区数据等基础信息197项;机泵维修、保养、监测等记录和基础信息116项。进入试用阶段后,该技术团队积极收集用户试用反馈意见,根据建议清单内容,逐渐完善数据库功能。自2024年搭建至今,已累计更新优化111次,系统规模达9万行代码。如今,借助该数据库,管道与设备的状态查询效率较以往提升 50% 以上,同时对潜在故障的预警准确率显著提高,为生产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马瑞 宋婉婷)